第5部分(第2/4 頁)
、媽媽、爸爸、手、你好……”我還讓丈夫用手指在我的腹部邊輕輕地邊比劃邊用他好聽的聲音念出來“b…a…b…ababa,又叫爸爸,還叫father、daddy……”
天氣多麼晴朗,空氣多麼新鮮!我坐在陽臺上鋪開紙筆,靜心地畫著腹中的胎兒,邊畫邊說:孩子,你感覺到了嗎?媽媽用溫暖慈愛的手在撫摸你,撫摸你的頭、你的小屁股、你的小手、小腳丫,你知道媽媽為什麼說話這麼輕嗎?聲音大了,會讓你害怕呀!我感覺到這會兒,你的小脾氣不是那麼好了!是怎麼啦?喔,媽媽沒唱歌給你聽!好了,媽媽就將畫你的模樣編成一首兒歌,你仔細地聽吧:
圓圓的腦袋,晶亮的眼睛,翹翹的鼻子,彎彎的小嘴,肉肉的小手,肥肥的屁股,親親你的臉蛋,摸摸你的小腳;媽媽伸胳膊,你也伸小胳膊,媽媽笑一笑,你也笑一笑,媽媽和寶寶,做舒展運動,畫中的寶寶呀,像不像未來的你?
有一天我忽然感冒了,而且間歇性地高燒不退。我忍著病痛起床,用毛巾蘸上冰涼的自來水一遍一遍地冷敷額頭,儘量保持心態平和,高燒慢慢地退去了。我按照祖母早期教給我的不傷害孩子的土方法繼續治療。多喝米湯或白開水,多出汗,吃清淡的食物,用意志控制著我的不良情緒,以免驚動胎兒。就這樣堅持了兩三天,病痛竟像害怕我似的,悄悄地逃跑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告訴腹中的胎兒:“孩子,這幾天媽媽病了,不能帶你到山上去看野花野草,也不能給小白兔挖野菜了,更沒有精神給你講故事、唱兒歌了。媽媽難受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感到難受呀,常言道:‘十指連心’,孩子是媽媽身上的肉呀,我想你身上也會有些不舒服吧?媽媽治病的時候,請你跟媽媽配合一下呀,你和媽媽一起戰勝病魔,一起品嚐什麼是堅強吧!”
胎兒教育最需要感情的親暱
[
轉貼自:搜狐母嬰點選數:176更新時間:2005…2…25]
目前,人們對胎教的認識還存在許多的“誤區”。有人根本不相信胎教,認為胎兒根本就不可能接受“教育”?這是因為,這些人還不瞭解胎兒的發育情況,不瞭解胎兒的能力。我們說5個月的胎兒就已經有能力接受教育了。但這裡所說的“教育”不同於出生後的教育,主要是指六感的訓練,即:面板的感覺、鼻子的嗅覺、耳的聽覺、眼的視覺、舌的味覺和軀體的運動覺。胎教的目的,不是教胎兒唱歌、說話、算算術、而是透過各種適當的,合理的資訊刺激,促進胎兒的各種感覺功能的發育成熟,為出生後的早期教育打下一個良好基礎。這樣來理解胎教,您是否認為胎兒有能力接受呢?“★生理方面:要想生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母親的身體素質是優生的前提條件,所以孕婦應儘量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有病即早治療,並使自己身體都能得到全方位的調養。還有一些人認為:經過胎教的孩子也不一定各個都是神童。是的,這種說法不無道理,我們提倡胎教,並不是因為胎教可以培養神童,而是胎教可以儘可能早地發掘個體的素質潛能,讓每一個胎兒的先天遺傳素質獲得最優秀的發揮。如果把胎教和出生後的早期教育很好地結合起來,我們相信,人類的智慧會更加優秀,會有更多的孩子達到目前人們所認為的神童程度。也許還有人會說:以前並沒有搞胎教,不也照樣有科學家和偉人嗎?科學不是也在不斷進步嗎?是的,但要知道,許多事實證明,在科學家和偉人的成長過程中,都包含著許多當時沒有被人們所意識到的胎教與早教因素。如果人類能更早一些地認識胎教的重要性,世界的科學水平會比現在更先進。怎樣正確地認識胎教呢?首先,應該瞭解胎兒的正常生理發育和胎兒的能力。3個月的胎兒面板已經有壓覺和觸覺了;4個月的胎兒有冷覺;5個月的胎兒有溫熱覺;7個月的胎兒對痛覺已十分敏感。4個月的胎兒就有了聽覺,6個月時的聽力幾乎與成|人相等。5個月的胎兒有味覺;7個月的胎兒有嗅覺;胎兒的視覺發育較晚,8個月的胎兒才能夠凝視光源。胎兒的能力是驚人的,從2個月起胎兒就可以在子宮裡運動了,胎兒有習慣也有情緒,更驚人的是胎兒還有記憶,他會對反覆的資訊刺激產生固定的條件反射,這就是胎兒的記憶。
胎兒的發育和能力為胎教提供了生理基礎。狹義的胎教,就是根據胎兒各感覺機能發育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積極主動地給予適當合理的刺激,使胎兒建立起條件反射,進而促進其大腦機能、軀體運動機能、感覺機能及神經系統機能的成熟,為出生後的早期教育奠定基礎。
目前推薦的音樂、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