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蔡京道:“不然。以老臣看來,陛下至少有兩支精兵可供差遣。”
“兩支?”皇帝精神一振,“在哪裡?”
“一支,是梁山泊宋江……”
“嗐,”皇帝苦笑道,“宋江部下,多是流民山賊,不過七八萬人,從未經過大陣戰,只怕不濟事吧?”
梁山軍雖然縱橫河北、山東,傳說“官軍數萬不敢抗。”純屬誇大其辭。其實山東、河北哪來的官軍數萬?正是因兵員不足,內部空虛,才讓梁山成了氣候。皇帝雖然十分賞識齊小遠,心裡卻是看不起梁山軍的。而且他也得到李彀密奏,知道梁山軍號稱十萬,其實不到八萬。
但這一支兵留在京東,總歸令皇帝不大放心,幾次想遣散,又為梁師成、李彥阻饒。這一次方臘起事,四方響應,皇帝也曾想過派齊小遠出征,又怕京東路綠林趁勢揭竿,響應方臘,因此要暫時留著梁山軍來鎮守內地。這一支軍隊,終究是要解決的。
“奴婢聽說宋江大力整軍經武,兵員雖只七八萬,但士氣高漲,頗為可用,”童貫插話道,他知道梁山兵力若加上淮東部分,早己不止十萬。但不知皇帝訊息來源,冒然道出真相,可能會得罪某方勢力,這是為官之禁忌。所以不敢反駁。“奴婢計議以梁山軍為前部,因梁山兵卒與方臘賊眾,雙方人員皆出自江湖,出身相同,彼此熟悉對方戰陣。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皇帝沉吟不語。皇帝醉心於藝術、遊戲,但決非不通世故、不懂權術之輩。他十九歲登基,在位己有二十餘年,縱橫捭闔,得心應手,將治術運用的出神入化,地位穩如磐石,這豈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心思縝密,知道讓宋江為前部,是蔡京、童貫精心設下的圈套。
皇帝心理極為矛盾,一方面,他希望以宋江為前部,讓梁山軍與方臘拼光,這樣宋江無所依恃,只能依附皇帝,朝廷也去一腹心之患;但另一方面,宋江在童貫節制下,必然連吃敗仗,將面臨群臣彈劾,他兵敗失機,在朝中又無奧援,仇敵倒有不少,只能下獄,甚至問斬,到時連皇帝也護不了他。皇帝寧願宋江仍為梁山軍頭,慢慢解決他的部隊,也不願意失去他。
“據說,方臘起事時,宋江使者也在場。物議沸騰。”高俅突然道,“宋江己受招安,臣不信他與反賊有聯絡。只怕群臣不這樣想。派宋江出兵,看其表現,當可釋群臣之疑。”
皇帝道:“捕風捉影之事,不必再提。”看著蔡京又道:“除了宋江,還有哪路兵可用?”
蔡京道:“陝西六路蕃、漢兵約十餘萬,加朝中禁軍,可集十五萬。此皆能征慣戰之勁旅,平反賊易如覆掌。”
陝西六路蕃、漢兵是準備聯金攻遼的。但皇帝深知腹心之禍,比征伐外敵更為重要。他心中也早計劃要動用這一支大軍。
“侯蒙也曾上疏,舉薦宋江平方臘。宋江早己歸順,可惜朕未能早納蒙之諫議,於方臘未起時,即派宋江去征討。蒙己病故,朕甚憾焉!”皇帝語氣不勝悵惘,但終於做出了決定,“就這樣吧,以童貫主持東南軍務,宋江為前部先鋒。”
“奴婢保舉宋江為兩浙制置使、諸軍都統制,”童貫突然道,尖銳的聲音顯得十分突兀,“望聖上恩准。”
“呃……”皇帝微微吃了一驚,皇帝對寵信的臣子極為照顧,加官晉爵如同火箭速度。亦很想升齊小遠的官。但這個提議由童貫嘴裡吐出,就耐人尋味了。
皇帝有著極豐富的政爭經驗,略一尋思,便知其意。兩浙制置使官位太高,一旦恩准,齊小遠必為中外矚目,也不知會有多少人反對。就算皇帝不顧清議,強行任命,對齊小遠也不是好事。因為這樣一來,齊小遠便會成為童貫的直接下屬,動輒得咎,實難有所作為,就算有功也會被童貫隱匿不報,萬一失利則要負上全責。
“童貫這廝想把宋江架在火爐上烤呢。必使宋江遠離童貫,方可保全。”皇帝心中暗忖,大搖其頭:“兩浙制置使朕己有人選。宋江新受招安,任諸軍都統制,只怕難以駕馭那些宿將。不相宜,不相宜。”
童貫瞥了蔡京一眼,後者捋著白鬚道:“宋江是陛下愛將,老臣聽說他極擅長治軍,而且他所造之陸戰棋,由大內流出,現己在市井流傳,風靡京師。老臣與幾位宿將下過幾局,公認其確是演兵利器,請陛下下召,禁民間習學此棋。不過由此也可見宋江識見不凡。兩浙之地正好考驗他的本領。果然有本事,沒人敢不服。群臣皆傳宋江是憑藉奇巧淫技而矇蔽聖聰,此次就讓宋江在戰場上大顯身手,既鉗群臣之口,也彰顯聖天子之慧眼識人,明察秋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