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3/4 頁)
進入蜀八地界,可以踏足魔域,清原自覺到了這個時候,也著實該梳理一下關於自身如今的變化。
“三生石已放入古鏡當中,隔絕天地,應是不會暴露,加上我這乾坤封閉之術,封掉了自身氣息。至於古蒼,它也有隱匿之術,加上未有過近的牽扯,多半無礙。”
清原心中想道:“此去北方魔域,只怕也是變數無窮,自身本領確該提高几分。”
他修行黃庭仙經,中規中矩,但是法力乃是仙階功法所成,也是十分渾厚,如今修成山河樓,一躍至五重天巔峰,又曾凝就道意,又有地龍入體,可謂是底蘊無窮。
至於六月不淨觀,鎮守眉心祖竅,穩住心境,多半也能支撐魔域侵染。
論起鬥法的本事,他有縮地成寸,懷有八首火龍道,以及雷法神通,均是屬於超出世間範疇的法門。此外,還有青龍化元術,元靈擒拿手,化血元術,以及七靈真本等等法門。
加上古鏡磨礪,自身對於鬥法許多方面,造詣已是頗為精深,尤其是悟透了一掌按五行的手段,實則也不亞於雷法神通。
“如今還待提高的便是神寶天河了。”
……
神寶天河,源自於古鏡之中。
此河投入寶物越多,且品階越高,那麼便越發厲害,一旦傾瀉出來,宛如一道洪流,勢不可擋。
如今清原所得,有無生公子的一件法寶,許多法器,此前又有伏重山時所獲之物,又有斬殺青牛之後所得的牛黃,牛鼻環等等,加上恆陌之前從白皇洞主處所得的一些法器。
而此後零零散散也獲得了一些,例如伏殺姜柏鑑的灰衣人,便有一件法器,如現今這些守正道門弟子死去之後遺留的法劍及拂塵,那些北方魔域而來的邪魔使用的法寶。
原來他對於那魔域邪魔施展的寶物稍有忌憚。
後來嘗試一遍之後,發覺對於神寶天河以及古鏡,俱都沒有影響。
清原思索許久,方自明白。
古鏡之內自成天地,而原身便是一樁先天至寶。
何謂先天?
自是先於天地之前。
混沌化陰陽,陰陽化五行,五行生萬物,方自組成了天地。
而這魔域氣息,源自於幽冥而來,但終究還是天地之間的一部分。
古鏡乃是先天寶物,內中本就可以包容天地之間的一切,魔域氣息也不例外。
於是清原便將所得寶物,盡數投入當中,連同早先所得的一些東西,例如鐵神膽,例如一些不入法器行列的凡兵,俱都投入神寶天河之內。
“構架!”
……
萬事不可雜亂無章,自要一場構架。
這些法寶法器之流,品階不同,而所屬不同。
類似於古蒼的丈二雷金鏜,便算是雷道法器,而類似於那魔域老者柺杖,便算是一種偏向五行之木的法器,至於守正道門真人的法劍,就是金器了。
這些各屬不同的寶物,若要歸列,便不可任意而行。
“好在伏重山那裡的大陣,是五行兼備,復返先天的陣法。”
清原心道:“如此按照伏重山的五行分化,必有所成,但現如今所得的寶物,多半還不足。”
法寶仔細算來,只得兩件,一件得自於無生公子,一件就是守正道門的真人法劍。
而法器種類,紛亂繁多。
古蒼站在一旁,看得驚心動魄。
任何一位上人,都不可能有這等深厚的底蘊,哪怕是真人,也少有這等家底。
兩件法寶,數十件法器,其分量之重,已經令人為之驚歎。
然而清原終是嘆了聲:“還不夠。”
古蒼怔了半晌,不知如何作答。
……
法寶只有兩件,五行之中,自有三方是缺陷。而其餘法器,五行分列起來,也是有些多,有些少,難以均衡。
所以五行佈陣,暫且壓後。
但好在清原領悟伏重山的地勢,悟出了一些變化。
既然不能五行均衡,那麼就側重一方。
“真人法劍為首,無生公子之寶為輔。”
“此外,鴻恆身上的拂塵,也算是勉強擠入法寶行列的,如今已然破損,只怕連尋常法器的威能也比不上,但終究是殘缺法寶,或許能坐鎮一方。”
他取出了拂塵。
拂塵手柄末端斷去一截,而塵絲稀疏,還有許多顯然是從中斷裂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