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3/4 頁)
些到創造性的工業上來。”
午陽說:“我剛才不是說了,讓袁志在華北的工業企業中,多投入嗎?”
“老闆。事情壞就壞在您的用人思路上面。袁董對公司的巨大貢獻是不能抹殺的,可是他對國際上的製造業懂多少?在利益驅動下。他能夠將多少資金投入到高精尖技術的研發中去?還有就是在座的多位董事,都是掌管公司一方的大員。他們的狀況,又能夠比袁董好多少?”
“那依你的想法,公司的這些開拓者,都該退休頤養天年了?”
羅佑民說:“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想說的,是要將他們安排到那些不需要多少技術含量,而又需要開拓精神、效益好收益高的崗位,比如去管理東北亞公司、珠寶公司、糧食和水果生產這樣的公司。在國內凡是要建設和管理工業企業的崗位,都必須是博士,最好是海歸的博士,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國際化了,很多人都是世界一流專家的弟子,是站在科研的最前沿的人。當然,這些人必須是在公司工作多年,已經體現出真才實學的博士,不是那些騙子。”
午陽說:“大家對佑民的話,談談自己的看法。”
彭小軍說:“我跟佑民接觸比較多,以前也探討過這方面的問題。我覺得,佑民的話,往低了說,是為公司的前途著想,往高了說,這就是一種新時期的實業救國理論。試想,我國的民族工業,就這樣一直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走,人家生產什麼,我們就仿造什麼,就永遠不會有自己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永遠只能是一個製造大國。問題的關鍵是,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我們想做製造大國,也可能做不下去了。所以我想,各位都很年輕,思想不會有那麼固執,就將管理工業企業的工作,交給博士們去做好了。”
袁志說:“有道理。比如說人家國外生產導彈,我們也學著生產導彈,人家這時候已經制造導彈攔截系統了。等我們生產了攔截系統,人家又已經研製更新的系統了,永遠搞不贏人家。軍事工業是這樣,民用工業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我願意退出華北區董事會,隨便去幹點什麼工作好了。說退休嘛,就太早了一些,30多歲就休息,太說不過去了。”
李天野說:“我也覺得佑民的話不錯,講老實話,讓我管理中南的幾十家企業,我還真有些怵呢。這下好了,老闆隨便安排我去幹點別的工作,實在不行,就讓我管理行政後勤也行,讓主席從繁雜的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一心一意搞高精尖產品嘛。”
熊剛強說:“這樣勢必要產生陣痛,但為了咱們公司的明天,這種陣痛是必須的。與其以後讓兩千萬人丟工作,不如現在就痛下決心,長痛不如短痛嘛。”
午陽說:“大家還有什麼意見?”
沒有發言的幾個人都說沒有了,午陽接著說:“那就請大家提名,咱們先任命了國內的大區董事局主席再說。”
熊剛強說:“對公司的人員。我比較熟悉,我先說說。羅佑民、潘健和林志敏是博士裡面最出類拔萃的3個人了,這是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的。還有就是一批在各大企業擔任董事長的,我覺得也很不錯的。這些人是:吳晉方、張立忱、毛擁輝、蔡家智、湯帆、杜應海、劉國榮、過其芳、尹宏、李遠峰、李力、張立。你們如果覺得還有不錯的人選。不一定要侷限於現在的董事長一級的,都可以推薦。”
午陽說:“看看夠不夠,不夠再說吧。提拔了他們,他們肯定要帶走一批人,各企業還必須提拔人來接替他們,人員變動太大,可能造成不穩定。熊主席,你們接觸多。就確定安排他們去哪裡任職吧。”
“好,我提個方案,大家討論。羅佑民到中南,潘健到華北,林志敏到西南,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幾個工業基地了。其他人員,吳晉方到東北,張立忱到西北,毛擁輝到東南,蔡家智到華南。杜應海到東南亞,劉國榮到中東,過其芳到歐洲。尹宏到北美洲,李遠峰到南美洲,李力到非洲。基本情況就是這樣了。”
午陽說:“這樣安排我同意。我知道,安排佑民來中南,是替我考慮的。我現在在易河工作,首先就要將易河的事情搞好。易河現在的稅收,連淥江的一半都不到,如果在近幾年不能超過淥江,我是沒有辦法交差的。更別想在仕途上面走得更遠。即使被提拔了,也是要被人詬病的。以佑民的能力。搞好易河的同時,也可以在中南全省進行謀篇佈局。讓中南的經濟迎來一個發展**,這樣我才不會愧對家鄉父老嘛。我剛才留意到還有一個張立,讓他去華東吧。”
熊剛強說:“這不行,肯定會傷害竹青夫人的感情的。就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