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大溶洞,果然就看到大木頭搭建的陵墓了,棺槨就在木架下面擺著呢。這裡的隨葬品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一些小物件,彎刀呀,弓箭、箭壺呀,馬鞍呀等等,最重要的物件,要算擺在棺內的玉器了,除了七竅和手握的玉器外,還有一個玉忱,玉忱旁邊的一個玉璽了。午陽是見過不少玉忱和玉璽的,這裡的玉質之純淨,體積之大,是以前見過的所不能比的。
找到了陵墓,就可以解釋剛才那些文物與墓主人不符的原因了。墓主人昇天後,先是進行了安葬,後來可能是有條件了,也可能是覺得安葬得過於草率,再追加的隨葬品。
再沿著往東方向的隧道探測,隧道只被堵塞了5米,然後就直奔東邊去了。午陽騎馬沿著隧道過去,到了山脊邊,就又看到了極為濃郁的紫氣。
這裡的墓室比西邊的小,但是很規整,從山脊底部的出入口進入後,就是一條直直的通道了。通道的兩邊,各開鑿了8間石室,每間的面積,大約200平米,其中6間擺滿了隨葬品,比西邊溶洞裡的多一些,更精美一些,異域的物件佔的比例大多了。比如馬鞍,就看到了金馬鞍、銀馬鞍。有一間裡面既然全是跟真正的馬匹、馬車同樣大小的黃金馬匹、馬車,70多馬匹,即使腹中是空的,所用黃金的重量,也不容小覷了。
兩間石室裡面,全部是人骨,摞得很高,幾乎到了石室的頂部了,估計不會少於兩千副人骨。午陽猜想,這些應該就是那些修建陵墓的工匠了。為了陵墓的保密,處決工匠是很有必要的,更何況這些工匠,都是漢族的奴隸。漢族人在元代的社會地位是極為低下的,從財富、自由、生產工具,乃至生活用品,都進行了極為苛刻的限制。有元一代,不過百年,漢族人口從8000多萬銳減到3000多萬,即可見一斑了。滿族入主中原,也曾經大開殺戒,屠城的慘劇不止發生一件兩件,可興漢學,用漢官,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促成了康乾盛世。當然了,後來**無能,朝代更迭,滿族人現在連認滿文、說滿語的都極少了。蒙族就不一樣,雖然從中原敗退回草原了,但自己的民族特色仍然保留下來了,上世紀中葉時,在蘇聯的扶持下,又建立了獨立的國家。這也說明他們民族更有凝聚力,性格更剛強,成吉思汗的遺風猶在。
修建陵墓的奴隸被殺了,那些監工的官兵呢?留著他們,陵墓的秘密還是守不住的。(未完待續) “對,養馬、馴馬、賣馬是我們公司極小的一部分業務,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我們完全不應該冒風險,我們也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請你們理解。”
曹志華笑笑說:“黎書記,您很低調,很有智慧,我服了。這樣好不好,今年的馬賣完了,明年給哥兒幾個留下好不好?”
“華仔,沒辦法留呢。如果你們能夠像今天這樣包銷了,自然是好說,如果不行,就只能採用今天的方法了。”
曹志華說:“明年包銷這麼多肯定是做不到的,咱也不能這麼做,這樣會陷黎書記於不義嘛,您剛才已經答應投資商了嘛。是這樣,明年我們要100匹,價格按今天的平均價。明年拍賣這天我們過來,剩下後面的100匹我們帶走。”
“華仔,我們有50匹就夠了。”曹志華身後的一個人說。
“軍哥,怎麼要這麼少?”
“我們還不知道能夠聯絡到多少人,多了不好辦,少了沒關係,我們就是要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吊起別人的胃口,讓別人知道,並不是有錢就能夠買到馬的。”
華仔笑著說:“對對對,要讓人家知道,養馬是倍有面子的事,這個風氣才能形成,就跟那些富國一樣。黎書記,我們去問問今天平均價格是多少吧。”
華仔不說,午陽也是想知道的,就往銀行的桌子那邊走。他知道華仔應該是個打醬油的角色。他的老大不出面,自己也犯不著拿熱臉去貼人家的冷屁股。
賣馬的款子是7家銀行收的,正在緊張地結算。應該很快了。本來今天收款子,有李對燕一家銀行就夠了,可黎明集團在淥江生存、發展多年,各大銀行對公司多有支援,現在還在他們那裡開設了戶頭,有了這個攬儲的機會,不能把他們都撇到一邊的。何況有的款子從他們銀行走,更方便一些。各家銀行的結果很快出來了。匯總以後,206匹馬,平均價格1400萬美元,也就是29億美元。減去這些年來花費的資金。還有給區老師他們的分紅和獎金,以及給巴額圖匯過去的20億元人民幣,在這些馬兒身上賺的錢並不多。當然了,在香港賭馬是賺了一些,如果不是白龍參賽,自己和謝大俠、劉炳秋、歐陽其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