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不理這位容易激動的兒童,周赫煊坐下繼續忙活。他要負責為希望小學編語文教材,順便把自己的私貨也裝進去,其中重點在於愛國教育。
比如小學一年級第一課內容,就是:“我是中國人,我生在一個偉大的國家,我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編小學課本很難,因為必須得顧慮小孩子的接受程度。剛剛那三句話裡面,其中“一”、“個”、“立”、“中”、“而”屬於需要學習的生字,其他都不用掌握,只要死記硬背把整句話記住就成。
當然,不是所有課文都是周赫煊編寫。他找來了如今中國各地七八個版本的小學教材,去蕪存菁,把自認為合理合適的都選進去。
周赫煊倒是想推廣拼音,可惜這個工作必須依靠政府,民間團體很難辦。
當天晚上,徐志摩興致勃勃地拉著周赫煊聊天,從文學詩歌談到國外見聞。
周赫煊是啥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一通暢談下來,徐志摩就彷彿遇到了知己。他發現周赫煊的許多觀念都跟自己相同,到了半夜還捨不得去客房休息,睡在周赫煊床上繼續瞎侃,聊到高興處還喜歡拉手,把周赫煊給噁心壞了。
055【少女情懷總是詩】
徐志摩從北平跑到天津,孟小冬卻從天津去了北平。
天津有很多京劇名票名師,孟小冬耗費兩年時間拜訪請教,早已身兼各家之長。前陣子孟小冬去北平,又結識了譚派名家陳秀華,雖然沒有正式拜入門牆,卻被允許跟在陳大師身邊學藝。
為此,孟小冬專門在北平買下兩棟四合院,打算把上海的父母和兄弟都接來。她有錢得很,銀行存款上萬大洋,都是以前演出賺來的。
大清早,孟小冬鎖門外出。今天陳秀華的戲班子有場演出,她要去全程觀摩,從中領悟一些譚派技藝。
“咿呀!”
隔壁四合院的大門開啟,走出一對小姐妹。姐姐大概十三四歲年紀,膚白貌美、楚楚可憐;妹妹也有十一二歲,不過容貌要遜色許多,還是個黃毛丫頭。
姐姐瞅了瞅剛出門的孟小冬,好奇問:“這位小姐姐,你是剛搬來的嗎?”
“是啊,我叫孟小冬,住在26號,”孟小冬朝旁邊一指,“25號我也買下來了。”
姐姐似乎感覺孟小冬特別親切,歡喜道:“那我們可是鄰居了,我住27號院。我叫王敏彤,這是我妹妹王涵。”
姐妹倆其實並不姓王,而是複姓完顏,姐姐叫完顏立童記,妹妹叫完顏碧琳,乃是皇后婉容的表妹。她們前幾年都住在王府裡,最近張作霖把王府買下,一家人遂搬回東四三條衚衕祖宅。
孟小冬跟王敏彤聊了幾句,便走到衚衕口叫來輛黃包車,前往朝陽門內的燒酒胡同。
燒酒胡同路北有一棟前清王府,在乾隆時叫恆親王府,嘉慶後改名親王府。不管是什麼親王,現在都如過眼雲煙,奢華尊貴的王府已然變成商賈鉅富的居所。
今天府裡的老太太八十大壽,宴請四方賓客,這種盛會怎少得了戲班子?
孟小冬在王府側門下車,稍稍等待片刻,陳秀華也帶著他的戲班出現,眾人匯合後集體進入府內。
時候雖早,傭人們卻已忙活起來。一張張桌子板凳被搬出來擺好,杯碗盤碟堆在後院足足二十幾籮筐,光是負責洗碗的傭人就有十個。
臨近正午時,化好妝的戲班子開始登臺,前來賀壽的賓客也逐一落座。
“小冬,你去下面坐著聽戲吧,看得真切些。”陳秀華吩咐說。
孟小冬笑道:“站在戲臺旁邊就可以,下面坐的都是客人,我怎麼好意思去。”
“沒事,我跟主人家說好了。”陳秀華的面子很大,他爺爺是清宮內廷供奉,父親是著名的大青衣。
孟小冬沒法拒絕,給陳大師道了一聲謝,便離開戲班後臺去尋座位。比較靠前的桌子她是不敢坐的,客人都是有頭面的人物,她只能找靠後的角落。
找尋片刻,孟小冬見有張桌上全坐著年輕女子,而且個個身穿文明新裝(上衫下裙),看樣子都是些女學生。
“請問,這裡還有空位嗎?”孟小冬過去問道。
其中一個少女笑言:“隨便坐吧,我們也是客人。”
孟小冬撿位置坐下,隨口問道:“你們是哪所學校的?”
“燕大女院的,”那少女很是健談,說話跟打機關槍似的,“我叫杭淑君,她叫周媛,她叫陸蓓西,她叫馮招娣,她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