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4 頁)
罵起來也沒那麼狠,而一旦張學良做了好事,自然是要大力宣傳贊美。
比如很快張學良就要籌建中華希望教育基金會,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大公報》拍起馬屁來都不帶臉紅的,到時候全國人民都知道張少帥熱衷教育事業。
至於《大公報》能不能辦好,周赫煊毫不擔心。八字辦報方針一出,絕對贏得社會讚譽,更何況他還有個大殺器。
文繡和溥儀鬧離婚,必須留給《大公報》當獨家新聞!
045【奉系清流】
天津《大公報》總部最初在法租界,實為保皇派的宣傳刊物;換老闆後又搬到了日租界,成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喉舌。隨著安福系垮臺,再加上報社老闆在日本地震中去世,《大公報》才終於宣佈停刊。
如今周赫煊攛掇張學良重辦《大公報》,自然不能把報館選在日租界,不然等日軍佔領東北後,報社會遇到很大的麻煩。他把報社總部地址又搬回了法租界,就在後世的哈爾濱道237號。
“哈哈哈,赫煊兄,你這可是手筆驚人啊,搖身一變成報社社長了。”李壽民在報社裡瞎轉悠道。他已經被周赫煊挖來做編輯了,就連二弟李祥基都成了報社的聯絡人員。
周赫煊笑道:“我不過是借了少帥的勢而已。就連那1萬大洋的投資,還是找勵力書局提前預支《射鵰英雄傳》版稅才湊齊的。最為重要的,還是找到了兩位資深報人的幫忙。”
胡政之以前做過《大公報》的主筆,認識許多《大公報》的記者和編輯,他手下還有個新聞通訊社。有了胡政之的幫忙,報社架子才能迅速搭起來,發行部、通訊站、記者和編輯都白撿現成的。
如果周赫煊白手起家自己去搞,光召集這些人手就得一兩個月,培養成熟的新聞通訊和發行網路至少要半年、甚至是一年以上。
張季鸞同樣很重要,他這兩天也在積極聯絡以前的朋友,得到好些資深記者的響應。《大公報》雖然還沒正式復刊,但通訊觸角已經延伸到南方,廣州、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