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1/4 頁)
變蔡國滅亡的命運,只能在國滅之後出逃楚國。身在局中,自身也是各種各樣的潛規則的一部分,明明能看出國之弊病,但限於國情、限於龐大的利益集團的牽扯,他們只能“犬儒”到底,即使因此國破家亡。
第二百三十五章“王對卿”的戰爭
魯國人的這種無奈趙武也曾有過。之前他明知道晉國的“範武子法”弊病太多,但也只能在取得元帥位子後,才去動手稍稍變革一下。這還是因為他不是春秋人,沒有封建禮法的束縛,所以毫無顧忌地修改曾被人傳頌的“傳統法律”。而當他身為小人物的時候,也無力改變這世界的規則,只能隨大流,也“犬儒”下去……
也許,像楚國才能之士那樣,出逃外國謀求生路,也是一種出路。
“其實,有付出就有收穫,所有改變的努力,都是有收益的。”趙武哈哈一笑,轉移了話題:“比如我實行軍功授爵制,這項改革並沒有觸動大民族(卿大夫)的利益,但卻活躍了整個士族階層,讓士族階層有了奮鬥的目標,有了向上階層攀越的動力。這樣一來,我晉國卿大夫階層的利益雖然沒有絲毫觸動,但因為他們底下計程車族煥發了積極向上的動力,最終的獲益者也是卿大夫階層。
另外,我改革奴隸制,讓奴隸也有了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瞧,這樣一來兩個階層全部活躍起來,於是,人人都有機會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家族的命運。雖然我沒有花多少力氣,但只是這樣輕微的改變,整個國家陡然有了一種奮鬥精神。
這次的大饑荒並沒有打倒我,楚國的入侵也沒有打倒我。我帶六個整編師迎戰楚國,身後卻有一大群自發參戰的人。就是因為有了這種支援,我才能一跟凱歌。想當年,晉楚爭霜到了緊要關頭,魏絳不得不勸告國君實施“戰時經濟計劃”,我們才挺過了難關。但現在我一個錢沒有花,各級領主以及他們下屬的武士,都不向我抱怨戰爭頻繁而漫長,反而深恐我在戰爭中丟下他們,這就是變革帶來的動力。
還有,就說眼下,眼下我們腳下踩的是楚國的土地。以前晉國攻擊到這裡,已經耗盡了整個國家的力量,再也無法向前挪動半步,但因為我們稍稍改變了軍制,只是增加了三個師的常備軍,就讓晉國在這裡奪得了三國土地。
我們在這已經站穩腳跟,並且隨著我們的進軍,我們將在這裡越戰越猛。從這一時刻開始,晉楚爭霸的交鋒點,已經從晉國本土移到了此處。不僅鄭國宋國因此得到了戰線鞏固,而且楚國已經處於我們的直接攻擊之下,攻守雙方的地位從此改變了。從今以後,只有我們打楚國,沒有楚國攻擊我們本土的份兒,這就是變革的威力。”
趙武這話說到最後,已經有了一點敲山震虎的意味,他使勁提醒魯國振作,提醒魯國要保持對外的軍事擴張,這讓魯國的世仇齊國如何自處?旁邊晏嬰的臉色很難看,趙武這分明是教唆魯國去攻擊齊國!
他的話很有煽動性……可惜叔孫豹無動於衷。叔孫豹現在最大的敵人不是齊國,而是國內的季武子。自從魯國三個公孫分管了原先直屬國君管轄的上、中、下三軍後,叔孫豹最大的政治敵人是突然崛起的季武子。
此時的叔孫豹年紀已經大了,在與新銳季武子的交手中,他心力交瘁。但公卿之間的爭鬥從來都是血淋淋的,沒有道義可講。叔孫豹知道,在與齊國的交戰中,如果他戰敗了,至少能保住性命。但在家族爭鬥中,如果叔孫氏敗於季孫氏,不僅他難以身免,整個叔孫氏家族也將死無葬身之地。這就是魯國的現實政治狀。在這種政治生態下,一向睿智的叔孫氏不得不戰,而且他稍一疏忽,整個家族就會被人連根拔起。所以,趙武苦口婆心白費,叔孫豹現在卻身不由己,他的敵人不是齊國。所以,叔孫豹只能對趙武的話沉默不語。
晏嬰冷眼旁觀,他欣賞完叔孫豹臉上神情的煎熬,滿意地點點頭,決定對趙武的話不予置評。
趙武仰天長嘆:“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中行吳早已經躍躍欲試,他躍躍欲試不是針對魯國,他是晉國的正卿,魯國哪怕洪水滔天,也與他無關。中行吳的激動是因為趙武對這片晉國新佔領土地的分析,趁趙武黯然傷神的感慨,他立刻插嘴:“執政,我中行吳願意擔當這片土地的留守人員,楚國如果攻來,我願意為元帥一力承擔。”
趙武詫異地望了中行吳一眼。脫口而出:“你不行。”
中行吳怒了:“我怎麼不行?元帥是說我的武勇不足擔當此任嗎?還是說我中行氏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