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部分(第3/4 頁)
吶,這不是叔孫大人一個人的罪……不過,叔孫大人勇於承擔,這是賢人的表現啊!我趙武豈能讓賢人受到懲罰,一定會為你脫罪的。”
樂王鮒索賄失敗還受到羞辱,心裡正在悻悻,聽到趙武這麼說,馬上阻攔,說:“諸侯盟誓還沒有結束,魯國人就悍然違反盟約,盟誓還有什麼意義?不征討魯國也就罷了,現在又要放掉他們的會盟代表,晉國的霸主還怎麼當?所以,您一定要處死叔孫豹!”
趙武不為所動:“面臨危難而不忘國家,是忠;明知有難而不棄職守,是信;為了國家而捨生忘死,是貞。以忠、信、貞為依據去做打算,是義。一個人具有了忠、信、貞、義四項美德,怎麼可以處死他?處死這樣的人,是要被記述在歷史上的,我趙武不敢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現在有人甘於犧牲自己而為國家謀利益,我怎能不去愛惜嗎?如果做臣子的都能這樣愛國家,大國就不會喪失權威,小國也不會被人欺凌。如果叔孫這樣的行為獲得善果,就可以用來引導所有做臣子的人,那樣,天下還會有敗壞的國家嗎?”
說完,趙武看了看樂王鮒,語重心長補充:“我聽說:看見善人處於災患,不救助是不吉利的;看見惡人處於官位,不除掉他也不吉利,我一定要救叔孫!”最後幾句,趙武是特意說給樂王鮒聽的。
樂王鮒很不快:“我們晉國糾集聯軍南下,就是為了建立一種諸侯新秩序。魯國在這當口悍然攻擊鄆城,這是破壞晉國的利益,我們維護魯國,得到的是什麼?元帥可要三思啊!”
趙武拂袖而起:“我說的那麼明白,樂王鮒你怎麼還不懂。晉楚結盟,北方屬於我們的許可權,屬於我們的勢力範圍,這是我們晉國必須寸步不讓的利益。魯國攻擊鄆城,關楚國什麼事?北方的事情,自由我晉國仲裁,南方的事情,我從不干涉楚人做主,楚國憑什麼把手伸進我的籃子?”
在座的晉臣恍然大悟,樂王鮒悻悻回答:“元帥要這麼說,我也同意元帥替魯人出頭。”
“傳召楚使”,趙武不耐煩的說。
叔孫豹頓時把心放到了肚裡,他鞠躬拜謝:“多謝元帥替魯人做主。”
楚國令尹子蕩趾高氣昂的走了進來,這麼久以來,楚國頻頻在晉人手裡吃癟,這次總算抓住了晉國的把柄,他就等著晉國人難堪吶。做到座位上,子蕩斜眼看了一下叔孫豹,衝趙武長鞠,趙武微微點頭,肩下的趙氏家臣齊策馬上開口,用趙武的口吻說:“魯國雖然有罪,但它的代表沒有逃避懲罰,也可謂‘畏大國之威,敬大國之命’了。因此,我請求你赦免他。
您如果赦免了他,就可以用這種精神勉勵您的左右了,你想想,如果您手下的官員都能在內不逃避責任,出外不逃避危難,您還會有什麼禍患呢?歷來,身處高位者所遭受的禍患,其產生緣由都是因為有屬下責任而不能去承擔,有危難而不能去堅守。如果你的屬下能做到這兩點,你自然就沒什麼憂患了。我們身處上位者,不樹立這樣的好榜樣、典型,誰還會去向他學習吶?
現在你眼前就有這樣一位模範:魯國的叔孫豹,他完完全全的做到了這兩點,從不迴避自己的責任,請您豁免他,以安撫賢人。如此,您會合各國而赦免有罪者,又勉勵其賢人,諸侯們還有誰會不欣然歸附楚國,視遠方的楚國為親近的物件呢?”
子蕩用楚君的口吻回答:“您剛才說的是人情,我說的是規則,我聽說晉國總強調法律必須充滿剛性,不能講人情。”
第三百四十五章 一個國家的面子
一說到規則,趙武這頭翻臉了,齊策語氣越來越嚴厲:“既然說到規則嘛!滄海變遷,邊疆上的城邑總難免會不時易主,人世間哪有長久不變的疆界呢?前代的三王、五伯都曾釋出政令,劃定各國邊境,並在那裡設定官員守衛,建立標誌,並清清楚楚記載在章程法令之上,誰越過邊境,就將受到懲罰,即便如此,仍然難以使各國的邊界永久固定。
於是乎虞舜時代出現了三苗,夏代出現了觀、扈,商代出現了姺、邳,周代出現了徐、奄(等違命搗亂的諸侯)。自從沒有了德行超凡的君主,諸侯們相互競爭,交替擔任盟主,邊境又哪能一成不變呢?作為諸侯之伯,只要處理好大問題,就足以擔任諸侯的盟主了,何必揪住一些小事情不放?
邊疆被侵奪的情況,哪個國家沒有過(暗指楚國滅國四十二)?做盟主的誰能一一去弄清楚?如果吳國有可乘之機,楚國的大臣們難道會顧忌盟約而不發動進攻?所以莒國的邊疆事務,楚國還是不要去過問的好(南方的事情你們做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