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第2/4 頁)
兩位公孫相繼辭世。自此,齊國君主的血脈變得更加孤單,齊景公既無兄弟,也無叔伯,姜姓血裔只剩下他了。
趙武馬上詢問:“子尾、子雅都去世了,齊國國內誰在主持日常政務?”鮑國哆哆嗦嗦的回答:“司徒……司徒猶在……”趙武想知道的是:司徒是誰?
還是欒灶答話:“陳無宇啊!鮑氏、欒氏、高氏都在此,國內只剩下陳無宇。哦!晏嬰出使吳國了。”陳無宇就是田無宇。田無宇先祖曾是陳國公孫,所以也被人用“陳無宇”作為別名。
慶封出逃的時候,家臣曾勸他說“你這脾氣不改,逃到哪裡都無法安居”,這句話用來說欒氏,也正合適。欒灶處處插嘴,完畢不顧齊軍統帥鮑國的態度,毫無顧忌的將齊國的秘密傾瀉而出。看來,齊國還會動亂,下一波動亂,肯定是欒氏滅亡。可憐那位“春秋第一陰謀家”欒書,他要知道自己的子孫如此沒有政治家智慧,不知該什麼表情。
趙武跟欒灶不熟,欒氏曾策劃“下宮之亂”使得趙武成為“趙氏孤兒”。現在的趙武雖然對欒氏不特別仇恨,但晉國人一向睚眥必報,他身邊的趙氏家臣見到欒灶一而再,再而三的插嘴,臉上都有點不耐煩。其中,趙丹年紀最小,平常被人教育的像個春秋人,對欒氏一向懷有正常的晉國式仇恨。他忍耐不住跳出來,揮舞短小的胖手,喝斥:“咄!未見其君,何說(遊說)其臣,行人何在,引路!”
鮑國皺了皺眉,不滿地看了欒灶一眼,馬上又將不滿的目光轉向趙丹。趙武趕緊輕聲呵斥:小兒輩,退下!”
鮑國忍了忍,閃開道路,單手一引:“請!”鮑國身子轉動的時候,將欒灶遮擋在路邊,惱怒的欒灶本想與趙丹理論一番,見到鮑國如此作態,他深深吸了口氣,閃到了鮑國身後,附和說:“元帥,請!”
趙丹雖然人小,他說的確是正理:我們是來與齊國軍隊會合的,論道理我們該與你們君主相見,然後才與臣下溝通。如今沒見到你們君主,一個臣下攔在路邊遊說不停,是什麼道理?外交官來,趕緊上前履行職責,引我們去見你們國君。
齊國處處想與晉國爭雄,如今齊國正卿被一位晉國小孩訓斥,不管對方說的是否有理,身為齊國正卿,鮑國都要維護齊國的面子。不過他腦筋遲鈍,還沒想出駁斥趙丹的話,趙武溺愛的輕聲呵斥來了……鮑國只能忍下這口氣,為了不讓欒灶再跟晉人起衝突,他用身體遮蔽的了欒灶。而欒灶本來就不佔理,鮑國的身體語言他領悟後,只能閃開道路,尾隨在晉人身後。
趙武並肩走在鮑國旁邊,隨口問:“齊國大軍傾巢而出,國內為什麼只留下陳無宇,晏嬰出使吳國做什麼?”鮑國吶吶不言,欒灶也不敢亂插嘴了。趙武目光一閃,馬上想到了答案:“是為了慶封!”
吳國國君餘昧收容了慶封,並把他封在朱方(鎮江附近)。齊國這是仗著與晉國盟國的身份,想跟吳國好好溝通一番,能不能討回慶封暫且不說,至少不能讓吳國被慶封利用。只可惜,吳國的行動不是齊國所能控制的,吳國實際上比楚國更桀驁。
同一時間,晏嬰已經穿越了魯國,進入鍾離,前方不遠便是大江(淮河),此時,晏嬰也接到了子雅逝世的訊息,他發出了與欒灶相同的感慨:“咦,又弱一個!可惜!子雅也不能夠倖免。現在真是危險了!姜(齊國姜姓)族全都弱了,而媯(陳國公孫媯姓,這裡指田無宇)姓必將昌盛。子尾、子雅存在,國君有所幫襯,田無宇還有顧忌,現在兩人一起死了,姜姓危險了,齊國恐怕要變天了!”
晏嬰身邊的隨從高寮不解:“難道無可挽回了嗎?”
怎麼挽回?大災之年,田無宇在國內四處賑濟,民心已經向田氏靠攏。與此同時,國內的貴族卻限於內訌,無法對田氏形成制衡。而國君……即使國君想跟田氏爭奪人心,國君有這個財力嗎?即使國君有這個財力,喜歡穿黃金鞋的國君,有這個慈悲嗎?
晏嬰沉默片刻,突然對剛才建議的高寮說:“你回國吧!我不再需要你了”。高寮大驚,問:“主,你這是什麼意思?”
晏嬰沉默片刻,回答:“我是個不中用的人,正如彎曲的木頭需要墨繩來取直,斧頭來砍,刨子來刨,才能作成有用的器具。高寮你在我身邊三年,雖然做事謹慎小心,從未犯過錯誤,但你看見我的過錯從來不說,這對我有何用?所以你走吧!我辭退你了。”
隨從一片默然,高寮等了一會兒,看到晏嬰沒有改變主意的意思,他跪下叩了個頭:“主,吳人一向自大無禮,如今新勝楚國,恐怕愈發傲慢,主此去吳地,窮山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