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頁)
武點頭:“說得對,這後背是用厚實的羊毛製成,一般的戰刀根本砍不破,楚國的戰戟想要刺穿,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你們壓根沒想到後背使用軟護甲的好處——有這種毛毯式背甲,你們可以做出各種戰術動作,絲毫不妨礙你們奔跑、躲避。
想想看,如果你們把後背換成一塊木板會怎樣,遇到敵人從戰車上揮出的戟,你們能夠彎腰嗎?與敵軍步卒正面相逢,你們能夠用腰部力量揮動手中的武器嗎?
還有,我們是在夏天作戰,夏天的陽光會把鐵甲曬的很燙人,後背有這樣一副軟甲,正好可以透汗……”
實際上,後背軟甲的存在,最大的用處是降低造價——鎧甲無法根據人的體型定製,後背有這樣一塊毯子,用繩索連線到鐵甲片上,身材胖點,帶子不妨綁松點,身材瘦則綁緊帶子,僅僅這麼一個小連線,就可以讓趙氏工匠按同一規格給數千人配製鎧甲,這意味著工匠們製作一副蠟模就行了——但這個理由趙武沒法說出來。
剛才那名武士緊緊的抱住鎧甲,不服氣的反駁說:“家主,那剛才在營門口,新軍佐郤至嘲笑我們,你為什麼不跟他解釋一下?”
趙武聳聳肩,回答:“我又不是郤至他爹,幹嘛要給他教聰明。”
趙兵齊聲鬨笑。
經過趙武這一解說,趙兵們不再嫌棄身上的鎧甲,此後,任別人如何嘲笑,他們臉上總帶著“我又不是你爹,幹嘛要給你教聰明”的神情,深度鄙視那些嘲笑的人。
趙武給自傢俬兵解釋的時候,有部分魏兵也在場,此外還有少量的智氏士兵。他們對趙武的話將信將疑,可惜他們已經沒有資格進行體驗了。趙武原先用了一年多時間儲存戰備物資,他給士兵都配置了雙份軍械,以便在戰場損壞後,士兵們可以替換,但因為各家索要的厲害,眨眼間,兩千副備甲被刮分一空。所以,他名下的武裝,唯有趙氏私兵裝備了鎧甲。
不久,晉國的軍事集結完成了。很快,魯國的訊息也來了,魯國“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當中的叔孫僑如(宣伯)與魯成公的母親穆姜私通,兩人謀劃讓魯成公驅逐季孫氏(當時的執政是季文子、即季孫行父)、孟孫氏,進而由叔孫氏掌握魯國。就在魯國接到晉國參加鄢陵之戰的請求,準備出兵時,穆姜對成公提出驅逐季孫氏、孟孫氏的要求。
但魯成公並不支援這一計劃,穆姜發出政變威脅。魯成公慌了,原先準備援助晉國的軍隊也不敢派出,生恐因為國內空虛被人奪了君位。
至於衛國,他們現在的執政是春秋老狐狸孫林父,這廝一聽到晉楚準備拼死決戰的訊息,搶先出兵為晉國伐鄭,等到晉國大軍出動了,衛國軍隊恰好完成出征撤回國內,而後,他哭著喊著向晉國表白:“我們衛國難啊,一箇中等國家,為了給晉國出氣,我們單獨出兵討伐鄭國……
嗯,如今軍隊剛解散,晉國要我們再次出動,沒問題,請讓我們先進行軍事集結……”
孫林父處處佔住理,去請求出兵的晉國大夫欒黶無言以對,雖然欒黶自己判斷,衛國此前所謂替晉國討伐鄭國,有可能只是去邊境上吹了一通口哨,因為鄭國並沒有表現出受侵害的模樣……但沒辦法,春秋是個講道理的時代,只要道理站得住腳,政治家就能縱橫捭闔,能佔便宜的時候絕不手軟。
按道理,衛國名義上剛剛為晉國打了一仗,軍隊剛剛過解散,讓他們重新召集需要時間,這段重新召集的時間有可能是數月有可能一年——反正等晉楚交戰結果出來之前,衛國無法再為晉國出兵了。
稍後,知道到了自己沒有盟軍助戰,晉國君臣決戰的信心依然不改,戊寅日,晉軍誓師出戰。
ps:再更,五更求票——拜求推薦票,請讀者多多支援!
第四十一章 我幹嘛教別人聰明(下)
晉國大軍順著晉國國都一路南下——趙武這是第一次走入晉國南方,齊策替他指點著附近的地勢。
當時,有名字的山並不多,除了霍城附近的綿山(晉文公命名為“介山”)外,晉都附近還有狐山,這是為了紀念狐突的;有東山皋落(應該是現代的孤峰山與稷王山)、邭(音ju)山(應該是呂梁山南端的火焰山,因含有豐富赤鐵礦,岩石呈現紅色,故名。春秋早期該地原屬邭國)、崤山(應該是中條山)。
齊策指點著山勢介紹:“昔年晉文公與楚國決戰的時候,心中常擔憂失敗,狐偃勸說他:我晉國即使失敗了,退回國中,依仗‘表裡山河’,楚國也無可奈何。說起來,晉國真是名副其實的‘表裡山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