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3/4 頁)
下的樂師是半套音樂班子,另半套班子被國君賞賜給了魏絳。
宮城內,已經趕回來的趙武心不在焉,他歪著頭,儘量表明自己在專心聽樂曲。悼公突然開口:“衛國人驅逐他們的國君,未免太過分了吧?”
趙武含糊的回答:“這些禮節我不懂,你如果要問這合適不合適……等我把田蘇喊來。”
樂師師曠在一旁插嘴:“不用喊,我雖然是個瞎子,可我都看明白了,你們怎麼還裝瞎子呢?明明是他們的國君做得太過分了,才導致今日結局,這有什麼可疑問的呢?
一個良君,應該獎勵善行而懲罰邪惡,如同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撫育人民,象天一樣遮蓋他們,象地一樣容納他們(蓋之如天,容之如地………這是《周禮》上要求封建領主必須承擔的責任:庇護)。如此,人民侍奉君主,自然會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這樣的君主,怎麼可能會被屬民所驅逐呢?
國君,是祭祀神明的主持者,是代替老天撫育百姓的希望啊!但如果一個國君讓人民生活困頓,讓神明缺乏祭祀,讓百姓沒有指望,只知道包養美姬(二奶、三奶等)。再加上收錢不辦事,任人唯親,盤剝酷虐,那麼要這樣的國君還有什麼用?人民不驅逐他,還能怎麼辦?
上天為人民設定君主,是要他來主持社稷,庇護和造福人民的(國君之責,代天養民爾………這話依舊指封君的責任:庇護),在位者只有履行了這一職責,才有權獲得人民的擁護和景仰;但如果一位統治者做不到這點,如果他只想凌駕於人民頭上胡作非為,危害國家與民眾,那麼這個在位者,也就沒有資格受到臣民的擁戴,他也不配再呆在君主的位置上了,他也就不配被稱為“君主”,只是“一人(獨夫)”也。
上天是最愛護人民的,怎麼會讓“一人”凌駕於所有人民頭上胡作非為?怎麼會放縱“一人”的邪惡,而背棄天地的本性呢?天一定不會這樣的!因此,人民有權力驅逐不合格的國君………在位者的權威來自他對職責的履行,而不是他屁股下面的那把椅子。”
大殿角落,史官奮筆疾書,記錄下師曠這段話。據說,後來孔夫子與孟子對這段話評價都非常高,認為是“民本思想”的起源。
悼公聽了不吭氣,趙武摸著下巴,插嘴:“老師說的這話也對,權力和義務都是相等的。身為一個封君,如果他沒有履行自己的責任的話,那麼他就是不合格的君主,對於這樣不合格的君主……”趙武話說到這,才發現自己的冒失。因為他這句話,讓悼公想起了自己哥哥被殺的情景………這一刻,趙武突然一身冷汗,明白了當日欒書在悼公登位後跟他說的那句話:你站在什麼立場思考,站在什麼立場說話?
君與臣,兩者之間橫亙著一條巨大的鴻溝啊……當然,此後任憑悼公怎麼想緩和與趙武的關係,但這兩位君臣再也回不到過去那種真誠了。
當時,悼公不滿的瞪著趙武,同時揮手命令史官退下。
而師曠因為曾經給趙武教過彈琴,趙武稱呼他為老師,讓師曠很高興。盲人樂師師曠沒有看到悼公的手勢,他繼續坐在那裡誇獎,說:“好啊!武子總算明白了身為上位者的責任……你繼續說。”
悼公脫口而出:“難道這世界要任憑臣下驅逐、殺戮君主,那麼這世界不是亂了套了嗎?天底下還有上下尊卑秩序嗎?”
趙武衝師曠點點頭:“我明白了“上位者”的責任不管用,因為我僅僅是一個人,而其他人呢?國君剛才說這世界不能沒有秩序,沒錯!一個國家的國君合不合格,是否能夠稱職,是要有一個明確標準,不能誰拳頭硬,誰說了算。為了避免再發生類似事件,讓我們來設立一個標準吧!”
師曠點頭:“亡羊補竿,不算晚啊!”
悼公壓住怒火,斥責說:“知道你們在談論什麼嗎?君權神授啊!君權,豈是你們這些凡人可以談論的嗎?”
趙武假裝沒聽見,繼續說:“那就不談論“君權”,談論領權吧!我們不妨明文規定好領主該承擔的責任。過去領主只是對上面承擔責任,對國君納徵,響應國君的號召組織軍隊參戰賦役(服役)等等,對下面老百姓卻只是有一個泛泛的保護責任。我看我們就缺少一部《權力法案》,明確規定領主對上、對下的權力與義務。”
師曠讚歎說:“這世界上,怕就怕沒有規則,哪怕是壞規則,也比沒有規則好。至少大家知道應該遵循什麼,該怎樣做是符合規定的。如果世界沒有規則,恐怕就像武子所說的:誰的拳頭大,誰說了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