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第3/4 頁)
我不愛惜百姓,實在是城中青壯不夠,徵召過於頻繁,以至於我沒有完成賦稅的人員……”
絳城城守的話嘎然而止。趙武聽出了他話的意思。這群由老人和孩子組成的役夫出現在新田城城郊,不是絳城城守一個人的責任,司馬府將這群役夫檢點透過,也有失察的責任。而司馬府為什麼連老人和孩子都徵召了,這又要追究到執政府的責任。至於執政府為什麼連續發出五次徵召令,以至於動員到了老人和孩子,趙武難辭其咎。
趙武跺著腳,追悔莫及的說:“古人說:過猶不及,我的方法正確,但採取的手段過於激進!”諸位卿大夫默然不語。趙武轉身,向那位白髮蒼蒼的役夫鄭重道歉:“是我無能啊!我擔任國君的執政,讓國家多有憂患,以至於不得起用您,讓您曲在民間這麼久,都是我的罪過啊!請允許我為自己的無能向您道歉!”
老人莫名所以,諸大臣也摸不著頭腦,趙武回身追問叔向:“作為一個農夫,誰能清楚的記得自己度過了哪個甲子?”向恍然大悟:“這樣的人啊!非得十分清楚農時,才能做到清晰的記錄每個甲子。”
趙武跺腳,懊惱的說:“天下大旱,我晉國田野乾枯,草木凋零,在這個時候,我光顧了對外掠奪,卻忘了:十步之內,必有芳草。我晉國稱霸這麼多年,國中自然有各種各樣的人才,比如這個老者,度過了七十三個歲月,清楚的記得每一個甲子,而我們的農業正在遭遇千年難遇的旱災,你我卻忘了利用這些老者七十三年的經驗,使百姓擺脫乾旱的困擾,這是你我的罪過啊!”
叔向也驚出了一身冷汗,他起身,跟在趙武身後向老者鄭重鞠躬:“現在春耕剛過,我晉國正缺少像長者這樣經驗豐富的人,來指導農夫抗旱,叔向才能不夠,願意以您老為師,請教導我應付農時的經驗。”
趙武再度轉身,面朝晉國太史令籍趙、大法官士瑕,大司馬、上軍佐魏舒,鄭重其事的說:“這位老者不應該是叔向一人的老師,他應該是我整個晉國的老師,我已經錯了一次,不能再錯一次,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當中,魏舒官位最高,國內六大正卿當中也只剩他了,他連忙接過趙武的話茬,回答說:“願拜請這位老者為絳城佐(副市長)。”老者推辭:年老難以勝任。
魏舒建議:“老者超期服役,自然對此種處境感同身受,不如讓他為國君負責監督勞役免除的甄別工作,並擔任絳縣的縣師(掌官農田管理)。”不等老者回答,士瑕接著補充:“罷黜原來的絳縣典尉。”典尉主持本縣勞役徵發,讓這個老人服役,是典尉的失職。
大法官士瑕開口了,那就是法律,老者不敢抗辯,唯唯諾諾的答應著。
當時,列國的使者都趕來了新田。魯國使者回國後向執政季武子彙報了此事,季武子感嘆:“晉國還是輕慢不得啊!有趙武擔任執政,有士瑕做他助手,籍趙、梁丙提供諮詢,有叔向、女齊擔任國君的師保。晉國朝堂有這麼多的君子,怎麼可以輕慢它?只有勉力事奉它才是啊!”
魯國人是春秋的小報記者,他們知道了,這段經過自然就記載到了歷史當中……
列國使者趕來新田城,一方面是因為趙武回國了,列國使者想探聽一下晉國最新的動態,以及對戰爭的打算,因為這時間剛好是春耕結束,不是年底“聽成”的季節,所以他們打的旗號是弔唁弔唁那個許配給趙武次子趙午,但還沒有成婚就病逝的齊國公主杞姜。
各國假意弔唁的使者都聚集在趙武府上,趙武回到自己府中,先是接待了虛情假意的列國使者,等他敷衍完這一外交重任,轉入自家後花園,各國使者逐漸散去,有門路的各找相熟的晉國大臣私聊,沒門路的則回到館舍,矇頭睡覺。
鄭國這次派來的使臣是副相遊吉。遊吉本名姜蠆,其父親是鄭國正卿子礄,子礄的先祖公子旗,原是齊國國君齊惠公姜元的子裔,後來出逃在鄭國為相。姜旗有兩個兒子:長子公孫蠆,次子公孫楚。因子礄是齊惠公的裔孫,因此鄭成公賜其為公孫氏。周簡王姬夷七年(鄭簡公姬嘉七年,公元前558年),公孫蠆被鄭簡公晉封為大司馬,公孫蠆在鄭國與晉國聯合伐秦國的“遷延之役”中表現得非常突出。公孫蠆生有二子:長子公孫皈,字子明;次子公孫吉,字世叔,因封地為遊,故名遊吉,他是福建莆田遊氏的始祖。
遊吉出了趙府之後,晉國的大夫梁丙、張趯慕名來訪。晉國智者梁丙苦笑著說:“幸會,幸會!堂堂的鄭國副相竟為敝國執政次子的一個姬妾送葬,不是太甚了嗎?”
鄭臣遊吉答道:“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