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第2/4 頁)
人也是一邊抱怨,一邊積極的採購貨物與糧食,期望這些商人回城的時候,能夠順便繼續住宿於當地。”
趙成不滿的插嘴:“父親,這場戰爭已經動員了國內所有的青壯勞力了,怎麼還要勞動我們晉國的商人?如此一來,恐怕我們國內只剩下婦女和兒童了,誰來下地耕作呢?”
趙武與齊策相互望了一眼,趙武將毛巾扔給侍從,微笑的說:“我教你一招老政客的政治手段:當國內積累的矛盾非常尖銳的時候,那麼,你需要轉移一下大家的視線,這時候,發動一場對外戰爭,不失為一個最好的解決辦法。想一想,我晉國當然遭遇了千年大旱,為了實施擴張性赤字經濟,各地領主幾乎將歷年的積蓄都拿出來,期望來應付這千年一遇的難關。
而國家穩定的基礎是什麼?是中產階級,只有中等收入者,才會切實的維護政體的運轉。他們的人口基數最多,而且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且個個對預期收入表示滿意,他們對未來充滿快樂的暢想,因此最不期望生存環境向壞的方面轉變。但在這次大災當中,我們的武士與士大夫階層,都把錢袋掏空了,當政者重新填滿他們的錢袋,是他必須履行的責任,這樣才能維護國家的穩定。那麼,怎麼填滿他們倒空的錢袋?唯有對外掠奪,對外戰爭。齊策,你且彙報一下我們的戰績。”
齊策雙手一背,挺起了胸膛……這麼多年來,他一直沒有改變自己的穿衣習慣。當初,齊國是天下紡織中心,管仲為了發展齊國的紡織業,讓列國儘量多的消費齊國的紡織品,曾設計了一種袖子非常寬大的服裝,並引導百姓把這種服裝當作時尚。管仲這麼做,純粹是為了讓別人多消費布料。而在管仲執政的時候,齊桓公是天下霸主,所以齊國的服裝愛好就成了天底下最頂級的流行趨勢,凡是齊國人都喜歡擁有一個、能藏進一位七八歲小孩的大袖子,並且認為這種大袖子,實在太貴族了。
趙武自從上位以來,竭力推行類似胡服騎射的服裝習慣,但齊策從不為此改變,他不喜歡胡服式的箭袖、以及趙武設計的夾克衫、獵裝,就喜歡成天到晚甩著一雙大袖子。如今他雙手一背,寬大的、可以當拖把的袖子,幾乎垂到地上,而齊策卻認為自己的樣子很貴族,很瀟灑。
他昂著臉,如數家珍的盤點著:“前前後後,我們大約俘虜了十四萬楚囚,這些楚囚當中,賣得最好的是楚國左右兩廣的親兵,大約能賣三百個銅板,賣得最便宜的是老婦人,大約價值兩個銅板。目前,光發售這些俘虜,我們大約掙了百萬錢上下……”
百萬個銅板,擱在宋代也就是幾千貫而已,但春秋時代,錢貴,東西便宜。這時代只要是金屬冶煉物,就屬於高科技產品。一般,四百個青銅錢就能製作出一把青銅劍來,所以一柄青銅劍價值也就是五百個銅板左右。要知道,趙武的新式鑄錢計劃才推行數年,每年鑄出來的銅板也就是幾百萬枚,至於銀幣就更罕見了,而金幣在大多數人眼裡,還是一種傳說中的貨幣,終生都未曾見過。
趙成被這一數量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但這還沒完,齊策繼續說:“發售奴隸的收入,剛剛夠我們支付士兵的薪水。當然,錢數少了點,但因為我們常用鐵製工具支付列國士兵的薪酬,所以,真正花出去的錢不多……順便說一句,我們在蔡國開設的冶煉廠,其冶煉出的鐵製工具以及武器,很受列國士兵歡迎,列國士兵常常寧願選擇農具,而不願接受我們發的銅板。其實,在我看來,蔡國的鐵器冶煉技術還不成熟,那些鐵製工具遠遠比不上趙氏工廠所產的……
好吧!奴隸的事暫且不說了:上個月我們堵塞郢都十座城門,只給楚國留下了四座通行的大門,然後派遣列國士兵四處去搜刮糧草、物資,士兵們從楚國鄉間搜刮出許多青銅製品,以及大量的黃金。
而郢都城中,有許多楚國富商,以及楚國貴族想要賄賂我軍,以便能夠獲得我軍的許可,攜帶家眷及財富逃離郢都這座被圍困的城市。按元帥的命令,我們只取他們財產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任由他們帶走。楚國人倒真是富裕,我記得一名楚國人用一隻巨大的,十幾個人都抬不動的青銅大鼎,支付了全家的買路錢。這個鼎,按照元帥新制定的重量標準,大約有幾噸重。可惜我們也搬不走,只好敲碎了,融化成銅錢,發給士兵當薪水。
另外,楚國百姓家藏的黃金也不少。按元帥的吩咐,我們把那些黃金提純之後,鑄造成百斤重的大方磚,命名為“得勝金磚”。如今鑄造的方形金磚,已經有百餘塊之多,而且,看這個架勢,我們財富增加的趨勢遠遠沒有枯竭。”
趙武微笑著解釋:“楚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