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頁)
還在繼續,我們要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所以,這些狄人戎人要儘快同化,給他們教授晉國的軍事常識,教會他們晉人戰鬥的方式。夠標準擔當武士的,要儘快納入觀察範圍。”
趙武把自己記憶中所有誘拐、洗腦的招數都倒出來。等他吩咐完,又想了片刻,認為再無遺漏,便深沉的說:“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所以,動作一定要快。”
留給趙氏的時間的確不多了。這一年墾荒築城之風颳遍春秋列國,除了晉國再忙外,齊國也乘霸主無力東顧,出兵攻打東面的萊國,齊國大臣晏弱初步動作是在萊國邊境修築東陽城。(今山東臨朐縣),進一步威脅萊國。與此同時,秦國繼續掃蕩西戎,成為戎地霸主。像模像樣的要求戎人小部落“納徵”,並不約而同的在西戎一地大肆修建城池,以進一步開發戎地。
春,晉國新任國君下令大法官士弱“修範武子之法”,正式頒佈實施全國。自此,晉國法律由“習慣法”走向全面“成文法”。範武子是前元帥“士會”的尊稱。士會在擔任元帥時,修訂與完善了趙衰趙盾制定的法律體系。故此,晉國人習慣把本國法律稱之為“武子之法”。
但即使是士會的所謂“完善”,其中的很多內容依舊是粗獷的概念性條文,可執行性上遠不及趙武依據現代法律條文所制定的《趙城律條》。故此,士弱受命在修訂“範武子”法律後,在許多地方參照了《趙城律條》,這使得晉國百姓在其後,習慣性地將晉國新法律稱之為“趙武子之法”或“趙律”。
同時,楚國使臣抵達鄭國,向鄭國傳達再次侵略宋國的命令。此時的鄭國剛剛解散去年集結的軍隊,正忙於春耕。楚國再次下達的任務,令鄭國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大臣子駟認為楚國給的指令太多太重,難以負荷,請求順服晉國以得到喘息(息肩於晉)。但鄭成公態度堅決,匆匆下達了軍事集結令。訊息傳入晉國,晉國國內氣氛陡然緊張起來。
接獲鄭軍集結的訊息,悼公焦急的等待著韓厥下達全國動員的命令,但等了小半個月沒有訊息,他急忙趕往元帥府,親自詢問韓厥的決定。
春秋時代國君跟臣子之間的禮節的差距並不明顯,國君前往元帥府聆聽元帥的主張,也是平常事,何況晉國向來是執政掌握治國的權力,國君只不過是名義上的領袖而已。所以悼公穿過元帥府的時候,並沒有引來護衛士兵的誠惶誠恐,他們只是站在原地行了個禮而已。
韓厥正在裡面處理公務,只聽韓厥說:“明日詢問全軍:有兄弟四五人皆在軍中者,可以向上司申告,我們從明天起“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即免除老弱病殘的服役義務);凡起徒役(凡是承擔軍役任務)不過每家出一人而已。”
悼公聽到這裡轉身就走,護衛悼公的公族大夫荀會詫異的問:“君上,怎麼你到了門口也不進去(過其門而不入)?”悼公笑眯眯的回答:“鄭國人又挑起了戰爭,我原本擔心我們今年要窮於應付了,但現在執政都開始淘汰病弱士卒,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荀會點頭稱是,悼公又走了幾步,聽到元帥府響起了趙武的聲音,他又停下腳步,只聽趙武在裡面說:“沒錯,讓那些上不了戰場的老弱也去參戰,那是對他們的謀殺。我們現在國力疲憊,連老弱都上戰場了,這些人不僅形不成戰鬥力,光是耗費的糧食也讓我們難以承受。如果把這些老弱都淘汰回去,每三個羨卒(預備役,輔助兵不能算“士”)當中只留下一個,而後把裝備三個士卒的費用集結到這一名士兵的身上,我們可以讓上戰場計程車兵裝備更加精良,他們在戰場上的生存機會會更多。”
只聽下軍將欒黶陰陽怪氣的說:“武子侃侃而談,誰不知道你計程車兵裝備精良,但我們這些在座的人,誰又有你家那麼多的財產?養得起數千甲士。哼哼,想當初,先君(指厲公)不過擁有八百甲士而已,你現在讓在座的都學你那樣,把士兵武裝到牙齒,我們學不成。為啥?兩個字,沒錢!”
韓厥的聲音緊跟著響起:“武子是把自己的軍隊裝備的精良,其中有一點值得大家注意………歷年參戰,各傢俬兵傷亡慘重,但打了三年仗,趙氏私兵陣亡者不過三百餘人,大多數傷兵傷好後都能照常下地幹農活。我想光是這個數字就能讓各位好好思量一下:三百餘人,僅僅三百餘人陣亡。這三百餘人的傷亡又給武子帶來了什麼?大家也知道,武子這幾年俘獲卻不算少,若不算上三郤歸附的武士,恐怕武子這幾年收穫的戰俘,在各位當中也是最多的。”
欒黶嘟嚷了一聲:“歷次戰爭數武子出的兵力少,當然傷亡最小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