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4 頁)
。但真正的歷史上,晉國還是有一座著名建築的,它是春秋兩大建築之一,與楚國的“章華宮”齊名的“虒祁宮”。這座超豪華的高臺式建築,在趙武晚年由晉平公動工修建,最後完成於趙武的孫子趙鞅之手。正如韓起所說的,當一個國家開始修建高壘厚牆的形象工程後,意味著這個國家由攻轉守,開始衰落。“虒祁宮”與“章華臺”的遭遇完全相同:這兩座奢華的“形象工程”完工後,同樣建造形象工程的南北兩個霸主一起沒了“形象”………晉國走向分裂,楚國走向沒落。最後,連它們的小跟班秦國都可以欺負曾經的霸主了。
趙武自己是不會修建高臺式建築的,因為在他看來,層層疊疊的夯土鑄造平臺,而後在平臺上搭建建築,平常看著威風,暴雨一來泥水四濺,用不了多久土臺崩……有這功夫,還不如建一座樓房,既能住人,又堅固,還能當做防禦堡壘,實在是居家旅行必備物品……當然,這一切,或許是一個現代蝸居宅男的終極怨念而已。
“七重門啊!一層層攻擊下來,我軍傷亡該有多大?我是不會幹這樣的傻事的。”趙武看著韓起,暗示說。畢竟韓起的官銜高,所以趙武說這話既是提醒也是暗示。
韓起回答:“我當然也不會硬攻,我們的職責是把鄭國人堵在國門之中,如今我們已經完成了任務,所以我們無需費勁攻打。”
趙武欣然點頭,稍後,他又小心的問:“只憑我們一支新軍,恐怕包圍不住有七層城郭的鄭國國都,後續部隊多會兒能上來?”
鄭國國都新鄭是座大城,最外層城郭周長42裡另30步,最內小城周長8裡另260步……如此巨城,靠趙武三個標準師的兵力是圍不住的,加上韓起的三個整編弓兵師,也遠遠不夠。
對趙武的憂慮,韓起咧嘴微笑:“武子莫急,這是一場世界大戰。雖然我們晉國人向來號令森嚴,動員迅速,但依然用了四個月才出兵,這次我們動員全部的屬國參戰,國君定的開戰時間在明年。就這樣,元帥還一直說國君過度樂觀,我們能在明年年末完成全部兵力集結,已經不錯了。
再說,我們不是來屠殺的。屠殺對我們毫無收穫,我們要的是征服,我們需要鄭國繳納徵稅,對我們的命令表示服從,所以我們無需困死鄭國人。咱們不妨圍三闕一,如果你覺得兵力充足,我們就包圍他三面城門,留下一個城門讓他們出城打柴,以及採購糧食。但如果你覺得我們兵力不充足的話,能堵住他一個城門也行。我們要的是繳納徵稅與屈服,鄭國的百姓將來還是我們徵稅的物件,所以,我們只讓他們感覺恐懼就行。”
趙武終究不是古代人,做事過於急切了。其實,古代戰爭似乎都是慢節奏。據說,貌似精彩的赤壁大戰,前後持續了十一年,光是雙方沿江對峙,就持續了三年。而這一切,在三國演義中卻一筆帶過……
於是,趙武的大軍,不,應該是趙氏“小軍”堵在鄭國國都門口,陷入了一場靜坐式戰爭,或者也可以說是場“謾罵式戰爭”。許國人天天在鄭國國門邊上,展示自己典型春秋式罵戰,而鄭國人打死不出頭。
黔驢技窮的晉國人繼續整天謾罵似乎過於乏味,晉人開始在鄭國國門下組織各種球賽:一群人整天光著膀子在城下嬉戲,另一群人枕戈待旦、全副武裝觀賞著前者遊戲。對此,鄭國人針鋒相對。鄭兵坐在城頭,衝囂張地在城下打球的晉軍囂張地喝彩,併為他們每一粒進球鼓掌。
這時,戰爭的節奏緩慢下來。北方,晉國人忙著籌集兵力;南方,楚國人也似乎竭盡所能調兵遣將。當月雖然渡過穎水,在武昌城駐紮下來。但因為兵力不足,沒有立即動身前往鄭國邊境的“武城”。同一時間,秦國也在緊張的調動兵力。”
趙武在鄭國國都門前謾罵了三個月,玩耍了三個月,直到第二年開春,元帥荀罃才調來晉國上軍替換趙武。韓起是上軍佐,上軍來換防,意味著他必須歸建,也就是說,韓起必須繼續在鄭國國門前謾罵,而趙武可以撤回休整了。
此時,魏絳也歸建了。重新回到新軍的魏絳神態輕鬆:“小活兒,元帥命令我們新軍繼續管理全軍後勤,順便率領許國及杞、小邾兩國軍隊,負責砍伐道路兩邊的慄樹……你不在的時候,軍隊的後勤工作亂成了一團糟,公卿們一致認為:還是你來管後勤好。”砍伐道路兩邊的樹木,這實際上是一種文雅說法。這項命令用現代話表述,就是:“殺光,燒光,搶光。”
“早該如此了!”趙武興高采烈:“我們給了鄭國那麼大的好處,一個許國的國土白白送給了鄭國人,但鄭國人遇到了楚國人,連堅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