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輕以約,故人樂善。
——韓愈《原毀》
中庸強調是與人和諧相處,可是不少人與人初次見面很客氣,與人短時間相處也能做到謙讓付出,可是時間長了就相處不好了,不願為對方付出,甚至斤斤計較起來。成功的處世是與人越相處久越顯示自己對人的友好。
相處久了,產生一種視對方為工作和生活中的競爭對手的心理,以致處處戒備和設防,對他人的笑容減少了,客氣話也少了,而挖苦與諷刺多了。常見到一些同事與朋友,見面就互相嘲笑對方。這種相處,其實是給自己製造麻煩,因為一旦出現生活變故,你諷刺排擠的人,沒有給過他幫助的人,最容易成為幸災樂禍的人,成為在你傷口上撒鹽的人。
當我們看到自己取得成功的時候總是興奮不已,希望有人為自己鼓掌。可是當身邊人,包括你的“假想敵”,你的對手取得成功的時候,你該怎樣去面對呢?是嫉妒還是欣賞?是大聲叫好還是不屑一顧?尤其是你平日與他相處得很緊張、很不快樂的人成功了,這時候,你為他鼓掌,會化解對方對你的不滿和成見,改變他對你的態度,他會覺得你慷慨地付出自己的真誠,從此,他也會給予你的支援。人都是這樣,死結越擰越緊,活結雖複雜,卻容易開啟。
亞力山大和大流士在伊薩斯展開激烈大戰,大流士失敗後逃走了。一個僕人想辦法逃到大流士那裡,大流士詢問自己的母親、妻子和孩子們是否活著,僕人回答:“他們都還活著,而且人們對她們的殷勤禮遇跟您在位時一模一樣。”
大流士聽完之後又問他的妻子是否仍忠貞於他,僕人回答仍是肯定的。於是他又問亞力山大是否曾對她強施無禮,僕人先發誓,隨後說:“大王陛下,您的王后跟您離開時一樣,亞力山大是最高尚的人,最能控制自己的英雄。”
大流士聽完僕人這句話,雙手全十,對著蒼天祈禱說:“啊!宙斯大王!您掌握著人世間帝王的興衰大事。既然您把波斯和米地亞的主權交給了我,我祈求您,如果可能,就保佑這個主權天長地久。但是如果我不能繼續在亞洲稱王了,我祈禱您千萬別把這個主權交給別人,只交給亞力山大,因為他的行為高尚無比,對敵人也不例外。”
為朋友叫好與付出容易,為別人叫好與付出困難,為對手叫好與付出更困難。我所說的付出,既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的一句鼓勵就是給予,當別人成功的時候,你的幾聲掌聲就是禮物。一些人對同行冤家和競爭對手,多采取的是陰險的手段,打擊報復,而不知道如何化敵為友。想把對手變成朋友,就要捨得為他“付出”,對方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要保持冷靜,不能見機踹他一腳,當你成功的時候,不要在對方面前趾高氣揚,剋制自己不流露出得意。做到這些就是“付出”,勇敢地“付出”。
一位成功人士說:“為競爭對手叫好,並不代表自己就是弱者。為對手叫好,非但不會損傷自尊心,相反還會收穫友誼與合作。”為對手叫好是一種美德,你付出了讚美,得到的是感激。為對手叫好是一種智慧,因為你在欣賞他們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為對手叫好是一種修養,為對手讚賞的過程,也是自己矯正自私與妒忌心理,從而培養大家風範的過程。美德、智慧、修養,是我們處世的資本。
當別人危難時伸手援助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得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孟子》
一個一毛不拔的人,是不會有朋友的;而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給別人,自己怎麼辦?君子要顧本,所以中庸之道是既不太小氣,也不太大方。人際關係存在著一個“成本”,使用方法和時機得當,則降低成本,獲得人心。比如,捐助、義賣、讓利等等公益事業活動,表面上資助非盈利甚至“倒貼”的社會性公益事業,“無私”地奉獻出愛心,實際上所起的廣告效應,會遠遠大於同等成本的“硬廣告”。並且,“硬廣告”,只是讓人知道,而“軟廣告”卻在出名的同時獲得人們的好感與支援。
對別人的幫助或者援助,要做到中庸,也就是恰到好處,關鍵是及時,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好。
一個有錢人對愛因斯坦抱怨:“誰都不喜歡我,他們說我太自私小氣。可是我的遺囑上已經寫好,要把我所有的財產捐給一家慈善機構。”
愛因斯坦說:“也許有個牛和豬的故事,可以給你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