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天下第六部落格——令狐小說”://blog。sina。/linghu)
——————(01)什麼樣的《牡丹亭》,才能感動李安導演——————
浙江某影視文化公司委託,“西陵墨客”朱顯雄前輩,與一位著名編劇合作,對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進行改編成電影劇本,期待著臺灣大導演李安九月份到上海拍攝《色戒》時,與其商洽,聘請他擔當導演或藝術總監!
“杜麗娘夢寫丹青記,陳教授說下梨花槍。”
“柳秀才偷載回生女,杜平章刁打狀元郎。”
前輩指出,關於《牡丹亭》電影版的初步創意,是講一個南宋才子佳人的經典愛情故事,拍一部中國古典版的《人鬼情未了》!並且提問——“如果你是李安,將會拍攝什麼樣的《牡丹亭》?”
關鍵的問題即是說,要如何展示湯顯祖與《牡丹亭》的真諦,以什麼樣的創意來編寫劇本,才能感動李安導演!
——————(02)能治心的藥香,借言情影射當時的政治——————
對於中國古典文學,我是頗為喜歡的,簡略地概括,一個字——雅!
由於喜歡,所以,很刻意地、專心地去研究。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是呀,現在重溫那些華麗、真實而音韻動人的文字,自然而然地有了新的感觸。其實,自己的小說中,不知不覺間也已經繼承著某些美妙內涵?
而“清遠道人”湯顯祖(1550—1616),“前承《西廂記》、後啟《紅樓夢》、宋元明清四朝話本戲曲舞臺上最偉大的劇作家和中國‘至情’傳奇文學的開拓者”!他的創作之源,同樣有跡可尋!!
他,“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皇帝,生活在朝廷腐敗、社會動盪的明朝中晚期”,憂國憂民的政治願望是很難實現。所以,辭官,寄情于山水間,著書立說以解心中的情結。辭官之前,著有《紫釵記》,辭官之後,接連創作了《牡丹亭》(1598)、《南柯記》(1600)、《邯鄲記》(1601),合稱為“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他在“四夢”中演繹出中國“至情”傳奇的一種極至境界!從這種創作背景,卻又可以看出並非單純的“才子佳人”故事!!
為什麼,他的作品可以如此流傳?
與他同時期,即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時代,有一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劇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義思想的代表”——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
兩人相差十歲,如果像現在一樣有如此好的交通裝置、如此好的全球網路,相信會“一見如故、引為知己”!
同樣地說著“愛情”,卻又同樣地潛藏另一層更加深厚的意思!也許,《岳陽樓記》只屬於少數人,而大多數的觀眾只能接受浮顯些的情節!
湯顯祖為《牡丹亭》題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因愛國而求功名,因愛國而被貶官,因愛國而辭官……此情,豈止在說裡面人物的愛情?又何嘗不是在說自己的愛國之情?與屈原一樣的愛國之情!
就如魯迅先生所說,治心甚於治身,棄醫而從文!世間,藥皆是苦的多,苦得像湯顯祖的一生。所以,思想精英們只能將治心的苦藥“罩上一層甜蜜的糖”,或許,久之久之,某些味覺敏銳的人,就會發覺,原來這糖裡面還可以品出深藏的真諦!
像《泰坦尼克號》,雖然轟動一時,但是,現在已經漸漸被人們遺忘!打個生動而直接的比喻,一個相貌很美或很帥的人,初時印象自然不錯,但是,如果沒有豁達的思想、超凡的氣質,久之久之,是不是也會讓人忘卻了?
鄭板橋的歪變書法看起來有趣,而且耐人考證,不落入單純形式,他畫的竹很好看,但更因為有了骨節而令各式人等暗中敬佩!
紀念中華民族先賢屈原而產生的端午節,為什麼綿綿不絕?賽龍舟、包粽子,每年的那個季節,何等熱鬧?
這都源於,好的花瓶,不僅僅是個花瓶,而且是個價值連城、代表某段歷史經驗的古董!我們要將這種特別的花瓶介紹給更多的人,是不是,不會單純地停留在將這個花瓶照著模樣仿造出一個,而且,還要仿出裡面的那股古老的能治心的藥香?
我想,我們除了停留在愛情上,是不是還要顧及一下里面的隱喻?大導演們的戲,為什麼那麼耐人尋味,似乎與這些問題有著密切關係!
在這裡,總結出一個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