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假如光緒不死 > 第10部分

第10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火影:從百分百完美虛化開始!入住黃金庭院後,愛莉拉我直播女扮男裝後,我被校花瘋狂表白風流短跑之神時空中的深情魯魯修凌駕於諸天凹凸世界:雷震之女網遊之熟女陪我上青雲穿越戀歌:上官與夏侯【HP】布萊克家族莫名其妙的異世界冒險英雄聯盟之玩家對戰強勢文化手冊特種兵張霄回村搞大事,被女學霸懂不懂ADCarry的含金量穿越王者:聊天室裡的英雄傳奇四合院之剝奪一切暗區突圍之黑金指揮官當原神照進現實家養輔助投餵指南[電競]

可怎麼得了?”(《黃花賦》第三十九章)

光緒的一句:“袁世凱,你的心思我知道。”與其養晦的本意大相徑庭,養晦是麻痺敵人,讓敵人對自己放鬆警惕,光緒卻是提醒袁世凱:“我心中明白著呢,你最好小心點。”袁世凱得此警告,不將光緒帝看作將來的大威脅那也由不得自己了。

慈禧在將死前的一段日子,曾假裝對光緒關心,勉勵他鼓起精神,並讓他慢慢開始接觸一些敏感問題,比如選擇大臣等問題,有諭旨也讓他審閱,似乎有交權的意思。此時戊戌政變時與康有為等人一塊出逃的維*人王照歸國,並自首投案,慈禧別有用心地問光緒該怎樣處理,此時光緒就犯了一個大錯誤,他不願違背自己的良心,要求保住王照的性命,王照的命保住了,光緒自己卻暴露了對百日維新時那些舊人的顧念眷戀之情,為慈禧毒殺他埋下了伏筆。

這一事《慈禧與光緒賓天厄》中有記載,原文如下:

當維*人王照由外國歸,投案自首時,太后問帝應如何處置,此人以前乃太后所欲殺之者也。帝思之良久,言請赦其命。太后曰:“我本想繞他性命,但想聽你的意思何如,我深曉得,你極恨康有為等人,所以我怕你定要辦王照的死罪。”

對百日維新中曾幫助光緒變法的那些人,慈禧是一直恨之入骨的,沒逃走的戊戌六君子被慈禧毫不猶豫地砍了頭,逃走的康梁等人,一直到慈禧死,也不赦免他們。當預備立憲開始,慈禧裝出一幅維新的樣子,四處蒐羅人才為立憲做各種準備工作。此時大臣瞿鴻機翼為慈禧真的改掉了以前撲殺維新變法派人士的劣行,就趁慈禧高興之時,藉機奏道:“太后,如今上下一心,行立憲大事,康梁二人一向負有才名,可否赦其大罪,命其回國為立憲效命?”

慈禧正言笑晏晏,一聞此言立刻斂了笑容,默然不語。瞿鴻機嚇得不敢再說。

但隔了一段時間,遇慈禧心情不錯時,瞿鴻機又再次小心翼翼的提起,當第三次提起此

事時,慈禧終於發怒了,將菸袋一扔,狠狠說道:“康有為梁啟超乃是小人之才,專會造謠惑眾,以博才名,這樣的人最是可恨,絕不能赦免!”

對康梁是這樣,過去的仇恨決不相忘,對王照怎能例外呢,或許光緒明顯知道這只是慈禧試探自己,但他仍舊不合時宜的表示了對王照地關心,這讓慈禧怎能不大動殺心呢。慈禧說“我深曉得,你極恨康有為等人,所以我怕你定要辦王照的死罪。”這話說得十分明白了,光緒只有極恨康有為等人,才是慈禧希望看到的。王照過去是光緒的帝黨人物,與以慈禧為首的後黨作對,慈禧豈能“怕”光緒殺了他,真是天大的笑話!

總之一句話,光緒的韜光養晦做得十分失敗,他不善於偽裝,不善於掩飾自己真正的想法,在慈禧精明無比的眼睛裡,光緒不得已下的那一點點養晦樣子,根本騙不過她。或許慈禧在拿王照之事試探光緒時,有饒了他命的打算,究竟慈禧也要為大清的將來著想,不可能完全置大清的命運於不顧,但是光緒在處理王照的事情上沒能讓慈禧滿意,慈禧於是最後下定了殺他的決心。

第八章 光緒為何不逃(1)

一.在瀛臺幽禁中,光緒有沒有做逃跑的努力?

戊戌政變後,慈禧訓政,光緒被剝奪了一切權力,並被監控起來,失去了人身自由。初被控制,光緒一時不能適應,憤怒、煩躁中伴有恐懼,對此《戊壬錄》有記載:

初七日,有英國某教士,向一內務府御膳茶房某員,詢問光緒之躬安否,某員言已患失心瘋病,屢欲向外逃走雲。蓋光緒自恐不免,因思脫虎口也,乃為西后之黨所發覺,遂幽閉光緒於南海之灜臺。當光緒欲外逃時,聞有內監六人導之行,至是將六監擒獲,於十三日與康廣仁等六烈士一同處斬。而西后別易已所信任之內監十餘人,以監守灜臺。

這一段記載來自於茶房某員的話,其用詞估計欠缺推敲,比如“屢欲向外逃走”中的“逃走”二字,想來光緒不是傻子,逃走是偷偷進行的,在不為人覺察的情況下,經過秘密籌劃,利用某種機會忽然出走,脫離慈禧的掌握,豈有“屢欲逃走”的道理,“欲”者,想逃而未逃,並不是真的逃跑,光緒屢屢將欲逃之念表露出來,並不是為了逃跑,只是一種表達憤怒的方式,想來光緒以帝皇之尊,一朝之間淪落得囚徒般被人看守,其心理上一下子如何能接受了,憤怒、暴躁等情緒中夾雜著對未知命運的恐懼,那茶房官員形容其為“失心瘋”,倒也能反映出光緒當時的狀況。另外,“以內監六人導之行”的話更是荒謬,光緒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陸四爺,彆強撩藍疆帝月重生打造完美家園+番外半浮生天珠變 唐家三 少穿成年代文女主的嬌氣繼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