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立即趁機購買了一大批銅,待價而沽。
當時的新聞媒介對此根本毫無反應,而銅的價格也沒什麼波動。
後來,每噸銅的價格果然狂升,三菱公司因此大賺了一筆。有超前意識的領導者具備敏銳的頭腦,能夠望到千里以外,贏得事業的成功。
在此之外,要見微知著,對未來的預兆有敏感性和洞察力,勤于思考,不斷探求。事物都有一定預兆,即在其或長或短的產生與變化過程中一般都要表現出一些徵兆或跡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風”,就是雨即將來臨的預兆;“黑雲壓城城欲摧”的“雲”,就是“摧”城的預兆。事物變化前的預兆,有的很明顯,有的很隱蔽;有的持久,有的短暫;有的反覆出現,有的僅此一次;有的同時出現,有的交替出現,都為人們預見未來提供了線索。領導者只要善於觀察、分析,及時覺察、捕捉,就可以推斷未來。如果對任何預兆都麻木不仁,不要說將來,就是眼前也十分盲目被動。人類歷史上重大發明和發現,無不是在反覆思考、探索、試驗、最終發現規律與真理的過程。人類只有敏感於身邊發生的事情,經常思考、勇於實踐,洞察其中,才會發現事物的規律。
在英國人哈雷之前,人們對彗星總是感到神秘莫測,認識上有很大的盲目性。而哈雷這個有心人,從1682年開始,廣泛收集前人關於彗星的大量記載資料,用20多年的時間研究探索彗星的執行規律,終於發現歷史上多次出現的彗星原來就是同一顆。
同時,哈雷計算出彗星圍繞太陽執行的週期是76年,並據此大膽預測下次彗星出現的時間是1758年或者1759年。開始的時候人們怎麼都無法相信,覺得這個英國人一定是痴人說夢。
第二節 科學分析的預見力(4)
但是在哈雷死後不久,人們在1759年3月13日,又一次看到了這顆拖著尾巴的彗星。
在實踐中,對於同樣的事物,有的領導者視若無睹,無動於衷;而有的領導者則非常警覺,預料到某種重要問題,這就是敏感性。同樣的資訊,不同的領導者可以分辨出不同的價值。有的侷限於一處,狹隘短視;有的卻廣開思路,延伸思維,迅速採取措施,這就是洞察力。如果什麼問題都非要等到事後,事態已經昭然若揭時才知其性質、趨勢,才採取行動,這樣的領導者恐怕誰都可以當。孫子把敏感性和洞察力視為將領要有預見力的必備條件,也就是說領導者應該對各種預兆有高度的敏感,慧眼獨具,表現出高超的預見能力。
要善於從現在與未來的各種聯絡中尋找認識未來的途徑。未來雖然不等於現在,但是未來的發展,離不開現在,與現在存在一定的關係,要找出和認識這種聯絡,分析他們是屬於連線性的、因果性的、還是相似性的;分清事物之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原因、結果,差別和相同,同時要做好實際調查研究的工作。作為領導者,要注重實際的重要性,聽取多方的聲音,報喜的話要聽,報憂的也要聽,有名的言論要聽,無名小卒的意見也要注意。
當戴高樂還是個小人物的時候,他就預見到法國在不久會遭到德國法西斯的入侵。
那是1931年,戴高樂從營長升任為最高軍事會議秘書。當時的法國還安靜地沉浸在和平中,對急劇變化的國際局勢和將來的戰爭缺乏研究,對德國法西斯勢力估計不足,對自身急轉直下的安全狀況缺乏敏感、警覺。政府裡新來的名不見經傳的少校很快就顯示出比其他官員的預見才能。他準確地分析、估計:由於內燃機的發明,國際形勢正在發生變化。
他指出機器掌握著命運,它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也即將改變戰爭。在未來戰爭中,擁有先進內燃機裝備的精銳裝甲部隊將是勝利者。
然而,這一精妙的見解卻沒有被法國當局重視。
六年之後,德國法西斯進攻法國,事實證明戴高樂的預見完全正確。法國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預見不是毫無根基的幻想、遐思。它必須遵循實際,從現實出發,推斷未來。領導者一定要面對現實,正視現實,不能想當然。未來是現實的延續和發展,只有認識現實事物所存在的多種發展趨勢和狀態,才能達到預測未來的目的,把握各種可能出現的趨勢和狀態。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掌握了現實的規律,就可以依此推斷未來。同時,必須堅持群眾路線。這是我黨屢次強調的。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是組織前進的力量,是集體發展的基礎。要根據實際的需要,建立領導、群眾、專家三項結合的預測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