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導與群眾要相結合。目標的確定不僅有科學性的要求,也有民主性的要求,這樣才能“人人心懷目標”,一言堂是成不了什麼氣候的。目標的制定與實施的整個過程是深入群眾、發動群眾的過程。沒有群眾的真實參與,目標的實現就會遇到種種困難。目標的設定既要可行,又要賦有挑戰性。
目標應在員工的能力與技巧所能達到的範圍內,但若目標太低,沒有了挑戰性,就失去了激勵作用,同樣對員工也是一種侮辱。既然目標可以調動個人和團體的積極性,可以鼓勵人心、凝聚人心,產生巨大的合力,那麼組織應非常重視宏觀目標的鼓勵作用以及對群眾力量的凝聚作用。在制定目標以後,就迎來了完成目標的過程。
如何掌控這個過程呢?要明確目標的界限,用目標和組織的價值觀設定這個過程的內容和規則,由領導者來安排人員的配備,此後給員工足夠的自我發揮空間。每一個在組織中的人,唯有確定自己的職權範圍,才有充分掌控工作內容的自由。
作為領導者,要學會尊重、傾聽並且實踐員工的想法、感受、需要與夢想,經營管理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尊重員工個人的價值。因為除非組織中所有人全部支援你,不扯你後腿或者搞暗中破壞,你才能真正掌控一切。
第一節 慧眼識人才的眼力(1)
一切競爭,說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當今世界各國,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本已經成為國際活動中的新的價值觀。重視人才,重用人才,已經成為中外商界的共識。怎樣識別人才,選拔人才;怎樣使用人才,溝通情感,都已成為許多商家、企業家認真思索並且正在實踐的重大問題。
世界上第一寶貴的資源是人才。無論任何事情的實現與成就,無不需要人的聰明和智慧。人才是領導者的珍寶。善用人才,善用頭腦,一直是作為領導者的成功智慧。
在我們戰國時期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天,齊國的齊威王與魏國的魏惠王一起到郊外打獵,魏惠王一臉傲氣地問齊威王道:“齊兄,你身為一國之君,肯定有收藏的寶物吧?”
齊威王乾脆地回答:“沒有。”
魏惠王說:“像我這樣的小國,我都收藏了十顆珍珠,它們一起發出的光芒可以照亮12輛車子。而你們堂堂齊國,何以連一件珍寶都沒有?”
齊威王微微一動,悠悠地說:“我有一些珍寶,但是跟你所說的珍寶不一樣。我有一個臣子叫檀子,我派他駐守高唐,這樣北方的趙人不敢來打魚;另有一個臣子叫黔夫,我派他駐守徐州,能管理徐州那裡四方往來的百姓7000多戶;我還有一個臣子叫種首,我派他防備盜賊,百姓可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像這樣的珍寶,它的光輝可以照亮千里,何止你說的12輛車子?”
人才真是最寶貴的珍寶!齊威王的一席話,著實道出了齊國富強的原因。
德才興邦,德才興業。我國古代許多領導者,本身並沒有什麼高超的本領,但因為能夠利用人才,從而能夠成就一番偉業。齊桓公有了管仲,成為春秋第一霸主;劉邦有了蕭何、韓信,最後擊敗項羽,建立西漢王朝;劉備有了諸葛亮,擺脫了寄人籬下的困境,入主巴蜀,成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在近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的崛起、德國的復興,在國際範圍內引起很大的震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奇蹟?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這兩個國家都擁有大量的人才,並且每一個人才都得到了尊重。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一直重視國民的教育,重視人才的培養。而德國在“二戰”之後雖然元氣大傷,但是人才還在,科技還在,知識是誰都偷不去的,所以日本和德國很快就復興了,並且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事實證明,凡是能夠率領所在群體不斷取得勝利、走向發展的領導者,都能夠知賢、推賢、引賢、用賢。
用人是領導者識人的目的,用得是否得當是知人善任的關鍵。“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然而,要做到任賢使能談何容易。有的人在一個地方是一根草,換到另一個地方成了一個寶。同樣一個人,為何價值作用如此懸殊?
古往今來,多少興衰、悲歡一再證明,用人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它需要了不起的睿智與洞察,一切領導者都應深諳此道。領導者要正確瞭解、認識別人,當然要有一定的方法。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迅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人才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鑑別的標準不斷改變,如何評價、辨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