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部分(第3/4 頁)
,國內的出版管制看似嚴格,書號卻是半公開出售的,給錢就賣。而有了書號,剩下的就是印刷和宣傳成本了。對於學術專著來說,宣傳成本都可以省下來,厲害一點的直接賣給學校裡的學生,甚至塞到本校的教科書採購計劃裡,影響力不夠的就少印一點,塞到自己的床底下見人就送。
這種事情在8o年代還相對較少,主要是因為書號和印刷成本,相對於教師們的工資來說比較高,不是虛榮心爆棚的,不一定會這樣做。到了2ooo年以後,情況就會生很大的變化,那時候,很多學校評教授都要求學術專著了,沒辦法正常出版專著的副教授們,為了評教授,硬著頭皮借錢也要自己出書了。
楊銳還沒到有資格出書的江湖地位,更無此必要,自然不會去花這個冤枉錢。
賈主任卻顯的有些失望,反而道:“有機會出書,就要抓住機會,咱們區今年評獎的書還沒有湊夠呢。”
說了這麼一句,賈主任搖搖晃晃的尋肉去了。
楊銳沒什麼表示,卻見身後的李文強等人亦是搖搖晃晃的,一臉激動。
“怎麼了?”楊銳奇怪的問。
“我聽賈主任的意思,是不是咱們出了書,就能獲獎?”李文強低聲問。
“大概是吧,你寫了書?簡歷裡沒說啊。”
“我寫了,沒表,因為以前也沒錢,書稿就在家裡堆著。”李文強說著臉色一紅,又道:“我現在不是有錢了……”
“那是給你的安家費……算了,你想怎麼花就怎麼花。”楊銳勸了一半,覺的沒必要再說。
李文強的老婆此時站了出來,道:“我支援文強,文強想出書很久了,我們以前是沒辦法,現在要是能出了書,再得一個獎,家裡錢花光都樂意。”
後面的段波和張學通亦是大為心動,不過,他們都沒有完成的書稿,此時只在心裡繞著念頭,然後聽李文強與史貴低聲討論。
……
第五百五十二章 心癢難耐
readx;史貴的出版社掛在中絲公司的出版社下面的,嚴格來說,其實只是一個圖書公司。
像是後世的許多圖書公司一樣,這間公司也是依靠教育刊物來盈利的,當然,他也從大流的出了一些名著小說什麼的。
80年代初是知識匱乏的季節,如果再早兩年的話,大家想找一本書來讀都難,北大的流動售書點剛開的時候,根本是人山人海,想買書的人是擠都擠不進去。
然而,經過兩年的發展,到了84年的當下,書籍的匱乏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大家再也不是見到什麼都想買了,史貴的圖書公司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積壓。
好在楊銳給他做的幾套試卷還很好賣,另外,史貴時不時的還能拿到一些中絲的訂單,才算是小有收益。
可是,他的這些收益和同時代的其他行業比起來,實在太少太少了。
不說倒賣批文的賺的有多少,就是其他下海經商的人,無論是賣傢俱的,賣電器的,賣衣服的,一個個都比他賺的多的多,至於做傢俱的,做衣服的,做電器的,那就賺的更多了,這真正是一個實業興邦的年代。
而在所有產業中,唯獨出版賺錢很難。一方面,他們要付版權費,另一方面,他們還要受新華書店系統的擠壓,除此以外,印刷所需的紙張,也屬於控制物資,想拿到合適的價格,並不容易。
最後,盜版對出版社和圖書公司造成的壓力是全面性的。80年代人太窮了,每一分錢都是從嘴裡省出來的,如果想買的書有盜版的話,大多數人都會毫不猶豫的省下那幾毛錢來,給家裡大人小孩割一小塊肉煮湯也好呀,至於盜版書的紙張不好,字跡不清,早就習慣了忍耐的國人也無所謂。
這樣的生意,史貴自然是越做越沒有滋味。
當然,要說放棄了也可惜,畢竟,做文化產業的走出門去,頭也能抬的高一點,再者,這公司畢竟也是盈利的,要是虧損了,史貴弄不好就要想辦法將之關張,但在盈利的情況下,史貴還得繼續維持著這個生意。
他剛剛試水成功,而且比普通的圖書公司還多了自己的印刷廠,他也捨不得丟掉這一攤子。
不過,要說將賺到的資金重新投入出版業,擴大生產,增加書籍品種的開發,史貴又很不樂意了。
對他來說,這個出版社能保持目前的盈利狀況也就罷了,剩下的錢,還不如做些更賺錢的生意,比如他熟悉的餐飲業。
史貴現在還記得,他在鎮上的小餐館,生意好的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