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的鮮血一祭汝父在天之靈。”
餘赤誠仍然不服:“那韃子皇帝的頭和血呢?”
馬行先立即說道:“皇帝的頭能說取就取麼?所謂冤有頭債有主,殺死你爹的是胡德佳彪和多罕,應該找他們報仇才對!”
徐康眉頭一皺,若有所思。
麥錦附和馬行先道:“赤誠世侄,韃子皇帝的命不能輕易取得。即便他現在就立於你面前,你也殺不得他。康熙乃雄才之主,遠識卓見非我等可料。目今北方有外敵擾邊,若然他教我們殺了,整個關中地帶便亂作一盤散沙。”
餘赤誠質疑道:“清廷倒垮,不正是我漢人光復河山的大好時機麼?”
麥錦道:“起先我與世侄有著同樣天真的想法。世侄不要忘記,滿洲韃子入關已四十餘年,中原各方時局已定,九州之地,盡在滿洲人掌握之中。而在此期間,中原反清義士雖然一直藏韜隱晦,等待時機光復河山,但由於各自為政,並不通聯,縱使清廷垮臺,反清義士亦未必有能力穩住關中大局。鑾彝獾械鼻埃�峙鹿刂兄�形聰ⅲ�贗庵�龐種痢5絞蹦諭飩患澹�蠊��豢吧柘搿!?
餘赤誠半信半疑,呆視各人。殷宜中見麥錦幫忙勸慰,固然開懷,但見餘赤誠一無父親之遺風,不禁甚為失望。
馬行先問殷宜中道:“殷寨主意欲何往?”
殷宜中道:“本想率殘部投靠華文劍宗,後來見二位執意上京,故改道追來勸止。如今二位已經打消念頭,我們打算繼續前往投靠華文劍宗。”
徐康面有異色,急解語道:“華千樹、文丕德二人既已枕石漱流,徐康勸大寨主還是別去找他們。他們因為與你有隙,必不接納。投之無益!”
殷宜中畢竟與徐康是患難之交,心靈相通,即時領會其意,說道:“徐寨主言之有理,不如暫時回甄田古鎮,守候遙兒和繆寨主歸來再作打算。”
徐康道:“此舉甚益。”
馬行先道:“呃……既然這樣,那我和麥莊主就此告辭了。我們還有要緊事要辦。殷寨主,我們後會有期!”
餘赤誠滿臉憂色道:“兩位世伯,小侄無依無靠,又遭韃子追殺,你們都不保我啦?”
麥錦道:“世侄放心,我和你馬世伯哪會扔下你不管?你想跟誰一起走?”
餘赤誠轉憂為喜,道:“馬世伯武功好些,當然跟他回鐵炎幫去!”
麥錦臉色即時黑如媒炭。馬行先道:“那好,世侄就先到鐵炎幫避一下風頭吧!”
徐康見狀,暗自發笑——皆因慨嘆餘鐵項英名蓋世,無奈其子終不能克紹箕裘。
雙方分袂後,徐康舒一口氣,說道:“大寨主,難道你不覺得馬行先很虛偽麼?他根本不把你的勸告當一回事。”
殷宜中笑道:“的確如此。可笑的是,我也差點讓他套出話來。幸好徐寨主及時提醒。正因為他不聽我的忠告,所以我亦不復多勸。”
徐康道:“那我們這次豈不是白來?”
殷宜中道:“倒也未必。他們原先商量起事的時候,以為腥風寨和西順鏢局一定鼎力相助,這樣勝算很大。但腥風寨已蕩然無存,西順鏢局又遭遇不測,他們即使還沒死心,但肯定會從長計議,不再像之前那樣貿然起事。也就是說,他們近期內不會有太大的舉措。”
徐康憂道:“那我倆現在如何是好?”
殷宜中胸有成竹道:“繼續去找華文劍宗!”
徐康急了:“華、文二人與你有隙,多數不肯收留我們,還去投靠他們作甚?”
“徐寨主的顧慮,我不是沒有想過。但我有種預感,馬行先和麥錦沒有了腥風寨和西順鏢局的幫忙,一定會去拉攏華、文二人,遊說他們聯手殺上北京城。要是那樣,傷亡會更加慘重。之所以我堅持要冒此危險去劍宗山,目的是要趕在馬行先和麥錦前頭,讓華、文二人認清形勢,不要意氣用事,以免誤信他人,自投清廷羅網。”
對於殷宜中的決定,徐康一向不持異議,但這一次他感覺會有危險,反覆勸阻殷宜中打消念頭。殷宜中堅持己見,他最終只得從之。
長江以北,臘月的寒流接連不斷。巍峨高山,剛剛才因為冰雪融溶稍露青灰之色,又被一場鵝毛大雪重新蓋上,回到那個一片蒼茫無際的景象。
二人在一小鎮下榻,深感苦悶,遂打來五斤白酒和十斤熟牛肉,來個一醉解千愁。酒過三巡,殷宜中道:“徐寨主,是否覺得我倆一直在做徒勞無功的事?”
徐康愕然,道:“大寨主一向行事果斷,把握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