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小楊氏目光暗沉,道:“若真讓她入了十二殿下的眼,那可真是大造化了,但以這個小主子的性子,也許只不過是一時起興……”
伴月點點頭:“夫人說的是,以墨六娘子的性子,在宮中如何呆得長久。”
說到這個,小楊氏卻蹙眉搖頭道:“不,說起來奇怪,最近她好似變了許多,性子也穩當了不少,像換了個人一樣。這次更是使了手段將墨家三郎從牢中弄了出來。你們查到的還是那些?”
追月端著香茶進來,聽到這話回道:“已經問過菱溪苑的丫頭了,一個個都說的那些,或許真是因為落水,所以一下子想明白了?這樣的事情也不是沒有,若如此,墨姝也算有點運氣。”
小楊氏端起茶盞,不鹹不淡道:“她當然有點運氣,否則怎會救了皇子?不過也好,總在府裡也礙眼,勾得五郎心思不定。若非世子護著她,我早打發她回去了。”
說起親兒子,小楊氏忍不住動氣,將茶盞一放。
伴月想起一事,小心道:“墨家四娘子……”
小楊氏復又拿起賬冊,不甚在意道:“墨姝都進宮了,她不回家照應著點?這次墨姝還不是沾了府裡的光,不然盧國公夫人怎麼會為其說話,我可不希望再有什麼人分我女兒的人情了!”
提到這個,小楊氏又生氣了。
誰都知道盧國公夫人面子大,若非她向楊妃討賞,墨姝怎麼可能得那麼多的好處?即使她救了十二皇子又如何,較真起來,作為臣民她那是應該的,有賞是主子恩德,連挨罰也該受著。
皇子在府裡落水了,墨姝水性不甚熟悉,不趕緊去叫人,自己跳下去,萬一沒能將人救上來呢?這時間又耽誤了。罰她也是應該的。
有誰看不出,墨六娘子這是在搶功勞呢?卻還真給她搶到了,不僅得了十二皇子的好感,還有盧國公夫人的好感,為其說好話;還得了憐玉公主賞的鐲子;楊妃更是帶她進宮;當晚,她獄中的三哥就給放回來了,這諸多好處,讓人眼都紅了。
氣不氣人?
當然是氣的,但又如何?十二皇子年紀小尚且不提,能說盧國公夫人、憐玉公主和楊妃連墨姝的小心思都看不出?
吃了雄心豹子膽。
而這其中,最讓人出乎意料的莫過於盧國公夫人。
盧國公夫人可是曾得到先皇御口誇獎,稱其巾幗不讓鬚眉,並封了秦國夫人,就是當今皇帝見了,也客氣禮讓。但她卻更喜歡旁人隨盧國公的封爵稱其為盧國公夫人。
而且盧國公夫人很少參加宴會應酬,別說誇獎誰了,京城裡除了與盧國公有同袍之誼的幾位國公府上,唯一能得盧國公夫人青眼眷顧的,只有宋國公府。
所以憐玉公主在宋國公府辦宴會,盧國公夫人也陪孫女親至,這對於易家而言自然是天大的臉面。
盧國公夫人與宋國公府走得近,京城各家皆眾所周知,是以眾人都覺得她之所以會為墨姝說話,不僅因為墨姝住在府裡,也是為了宋國公府。
十二皇子是在宋國公府落水的,宋國公府怎麼說都有過失,盧國公夫人這時會誇獎墨姝,一是十二皇子因為她及時相救而安然無恙,使宋國公府及眾人都逃過了一劫;二來也可以將眾人的注意都放在墨姝身上,如此就宋國公府的疏忽輕輕揭過去了。
想到盧國公夫人如此維護宋國公府,眾人皆對易家十分羨慕,卻想不明白其中緣故。
小楊氏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她才會特別氣憤和不平。
宴會當日隨盧國公夫人過府的孫女如今年方六歲,小名悅兒,乃是盧國公的幼子唯一的孩子。
盧國公的小兒子英年早逝,夫妻自然待他僅有的這點血脈如珠似寶。
永和元年,也就是易採菲八歲時,悅兒三歲。有一日,盧國公府上忽然遣人送來了一大堆謝禮,詢問易家是何人救了盧國公的寶貝孫女。
小楊氏自然又驚又喜,先問了其中經過,復詢問家中上下,沒想到女兒易採菲不好意思地站了出來,說是她。
原來在盧國公府遣人登門的前兩日,易採菲坐了家中馬車上街遊玩,無意間看見街角躺著個生病的女童,遂好心將之送到了醫館,並付了銀錢,讓醫者盡心醫治。
之後聽說女童已無大礙,易採菲因有事趕著回家,醫館的人又說會妥善照顧好這女童,易採菲就留下了銀子先回家了。
次日易採菲再去時,醫館說女童的家人已經將人領回去,才八歲的易採菲也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很快就忘了個乾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