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易家從來沒有提過讓墨家搬出去,還在修繕府邸時,也將墨家住的地方往外拓寬了不少。
墨姝覺得,墨家人最後還是接受了這安排住下,除了不違逆聖意,免得觸怒皇帝之外,未嘗不是想借此時刻提醒家人這一個恥辱。
自從抄家之後,以前上趕著巴結墨家的人,不少都立即翻了臉。
墨氏乃千年世家,何時受過這樣的欺辱?所以墨家人其實都很不甘心,心底裡仍希望可以重現陵北墨氏的顯貴。墨姝又何嘗不是如此想?
家族是每個族人的倚仗。家族強盛,族人在外邊自然就有底氣;而家族勢微,族人不免容易受人欺凌。
特別是像墨家這樣,旦夕獲罪,一下子從高處跌落的名門望族。
因為當初門楣顯貴受人妒忌,所以由盛而衰時,會有更多的人幸災樂禍,想趁機踩上一腳。
就看墨姝平時在漢侯府,易家姑娘還有別府的貴女的態度就知道了。
想不受欺辱,只有讓家族變得昌盛,重現陵北墨氏的榮光。
慢慢梳理記憶,墨姝自幼熟記的墨氏的輝煌,又逐漸出現在腦海中。
陵北墨氏一族,本來是耕讀起家,也曾出過不少名將,歷經漢,齊、梁三朝,興盛不衰達幾百年之久,在大梁建國之初,扶持劉氏立朝,功勳卓著,是大梁名列前三的世家。
在這九州的歷史上,墨氏出自姜姓,足可以追溯到上古,乃是神農後裔墨如之後。傳說墨如見多識廣,因為有他的建議才使賢帝文命治水成功,文命後來拜他為帝師。而祖姓此後世代相傳,餘風流韻,名人輩出。
在漢代時,墨氏先祖得到了重用,匡扶高祖,受封王侯。封地在中州陵北,故世人稱為他們這支為陵北墨氏。
陵北墨氏世代在前朝擔任重要官職,尤其到了齊、漢,已經發展成為強宗大族,名賢及高官顯宦不絕。族中俊傑不少以才識見任,世居顯要,榮赫累朝。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到齊朝時,民間已有“百家郡望,四姓為先;天下氏族,莫如墨氏”之美譽,陵北墨氏至此推望士族之冠。
現在墨姝回憶起這些,都覺得那樣的榮華顯赫,難以想象。
齊之後,五國生亂,梁高祖在亂世中迅速崛起,加入了諸雄逐鹿,也得到了以墨家為首的世家的支援。
所以在建朝之初,陵北墨氏嫡支家主,墨姝的曾祖父,立即受封成為燕國公,封邑仍在中州陵北縣。
此後墨家有不少俊才皆入廟堂為官,梁文帝還求娶了墨家之女封為貴妃。
當朝有名的世家,仍是漢齊四姓名門郡望,即陵北墨氏、清河楊氏、隴西裴氏和范陽白氏。
這四姓為了保持家族高貴的血統,世代相互聯姻,少與其他姓氏為婚。不僅如此,這幾個世家還高傲到子弟連尚公主也多有不屑。
四姓之一的墨家,結親自然也幾乎皆是清望。
前朝有一個出名的丞相曾嘆惋道:“此生所遺憾者,未能娶四家女。”
又有世人戲言:“墨家醜女不愁嫁,皇家公主嫁卻愁。”
所以四姓世家的姑娘,一直都是非常矜貴的。
在墨家獲罪之前,大梁的青年才俊無一不以能娶到墨家女為榮,即使只是墨家旁支的姑娘。
至於墨家的嫡女,更是萬分金貴,不知多少名門世家和朝中新貴的子弟皆求而不得,被天下男子當成至寶,直羨煞天下女子。
其中墨家的嫡女,又以墨姝最多人想上門求親,儘管當時的墨姝僅有二三歲。
這不僅僅因為墨姝是燕國公嫡親的孫女,是陵北墨氏嬌貴的千金。還因為,當朝以相術預測名揚天下,相面極準的道士袁君平曾經預言,她命格極貴,有利家益夫之相。
——————
ps:
此章所言世家,裙子參考的是歷史上隋唐的五姓七望。
其中博陵崔氏在隋唐時就是第一望族,民諺有“崔家醜女不愁嫁,皇家公主嫁卻愁”的說法。
而“懿夫百家郡望,四姓為先;天下氏族,莫如裴氏!”說的則是河東裴氏。
至於“此生所遺憾者,未能娶五姓女!”則是盛唐宰相薛元超的感嘆。
裙子將這些美譽一股腦兒全堆到陵北墨氏上,就是為了說明,墨姝家曾經很厲害很厲害,墨姝原本是一枚真正的、高貴的世家千金,如假包換!
相關資料的話,大家可以去查一下隋唐關於五姓七望的歷史,隋唐的歷史真的很大氣呀,有木有,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