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2/4 頁)
,可否先借幾兩給黎某,回去定立即歸還絕不拖欠!”
餘高封三人一怔問道:“買書?買什麼書?”
見此黎孟就知道餘高封三人還不知情,想到方才看到的情形,按捺不住欣喜,告訴幾人道:“東市新開了一家文昌書坊,裡邊的書不僅印得非常好,而且價格也很低!我今日過來原沒想著買太多東西,故身上只有十幾兩銀子,奈何看書坊裡的書,卻有好幾本都想買下,若幾位兄臺身上有多的銀錢,小弟可以立即與三位過去一看。”
若是買平日家用之物,十幾兩銀子其實已經不少了,但是求學用的筆墨紙硯卻都很貴,十幾兩銀子自然不算什麼。
而書自然就更貴了,許多還是有錢都買不到的。
因此一聽說是書,又是讓黎孟如此心動的書,眾人自然也不想錯過,當下家境比較好的餘高封就道:
“若只是幾兩,我這裡應該有多的。”
“太好了!子貴、少元、叔明三位兄臺,請隨某往這邊。”
同是進京趕考的學子,眾人都十分注重名聲,絕不會因這幾兩銀子就賴賬不還的。
這也是餘高封爽快答應的原因之一。
過了兩條街,就到了東市書坊及賣筆墨紙硯的店鋪比較集中的一條街,遠遠的就看到前邊一個寬敞的店鋪門口擠滿了人。
見狀,黎孟道:“就是前邊了,想不到才一會功夫,就這麼多人了。我等還是趕緊過去,免得待會好書都給人買完了。”
餘高封想起一事,問道:“聽伯初之言,這文昌書坊裡邊有不少好書,不知這書坊是誰家開的,能拿出這麼多書來抄寫售賣?而且定價還低?”
如今並非如後世一樣,學子想讀書進學,有錢什麼書都可以買到。時下印刷都還沒有出現,所有的書都是依靠手寫以及傳抄,洛陽紙貴這一故事,就是抄書的寫照。
且因為書籍的貴重,大多都儲存在各大世家或者名門望族的藏書閣中,除了世家子弟有得天獨厚的讀書條件,其餘寒門學子往往想讀書都尋不到來翻閱,更別說謄抄了。
因此一些寒門學子會選擇為書坊抄書,一來可以改善窘迫的經濟狀況,二來也可以在書坊多看些書。
如今餘高封一聽這新開張的文昌書坊中有不少好書,不免想到是不是藏書豐富的某個世家開的書坊了。即使不是名門貴族開的,其背後通常也少不了世家或喜好收藏書籍的名士支援。
這樣的人,都是值得去大力結交的。
故餘高封有此一問。
但黎孟想的沒有餘高封這麼多,而且他也不知道,搖頭表示不清楚。
餘高封也沒執著於此事,擠入書坊,但見梨花木的架子上,並非尋常放書卷的匣子,而是一疊疊裝幀新穎的書籍。
見此情形,餘高封幾人先是一怔,隨即學旁邊的書生,拿起一本開啟翻閱。
若是平時抄寫的書籍,即使抄書之人再怎麼小心,也難免會有筆誤的時候,是以在書中可以看到一些寫錯劃去的字,但是雕版印刷的話,寫錯字可以挖去用別的木料重新刻了補上,看上去就整齊多了。
況且文昌書坊寫文稿用以刻雕版的,還是精於書法之人,一手正楷寫得很是漂亮。
還有,此時的紙張雖然已經出現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但是還沒有真正普及,而產量也不高,所以比較貴。但即使市面上一等的好紙,其紙張的纖維也並不十分均勻。
因為時下造紙的匠人還不懂得用楊桃藤、黃蜀葵之類的植物汁液作為紙藥,使紙漿均勻,而是用澱粉,所以製作出來的紙不夠平整光滑。
但是文昌書坊所用的竹紙,不僅價格低,而且看上去纖維均勻,比市面上現有的大多數紙都要光滑,墨色印上去也十分明亮光彩,一看就覺得這書的質量真的是非常好。
餘高封一看到這新穎方便的裝訂方式,還有紙張也是上等品相,十分精良,墨跡也整潔清楚,沒有修改錯字的痕跡,加上字型秀雅,行格疏朗,就知道這實在是難得一見的好書。
再看書中的內容,因為餘高封之前看過他人抄寫的,此時有意對照,竟還發現之前看的書中有疑似錯謬之處,這一版果然不同,而且讀來語句並無生澀之處,由此可見這才是對的。
如此好書,餘高封一拿起就捨不得放下,又去翻看別本。
這一看,手上就拿了好幾本,都不捨丟開。
只恨不能將書坊裡的書都買回去。
但如今且不說這從內容到紙墨、書寫乃至裝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