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第1/4 頁)
陳瑞之焦急的對著城上的閻應元喊道:“閻主簿,啊不,閻將軍,咱們都是鄉里鄉親,又曾共事一場,萬事都有的商量。就算你不為自己打算,也要為這千餘百姓想一想啊!”
“你想要怎樣,不用拐彎抹角,直說便是!”閻應元冷聲說道。“開城降清是不必說了,你知道我的個性!”
陳瑞之連連點頭,“那是那是,縣尊大人如今也在清軍大清之內,臨來時特意叮囑於我,閻將軍志向高遠,忠孝純良,像是這種勸降的話語千萬不可提起。小可也仔細思慮了一番,大清主帥多羅貝勒博洛大人也說,閻將軍孤軍守衛南京,實是令人欽佩,他也知道將軍的志向堅定,萬萬不會接納開城出降的提議。因此,貝勒爺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來。您看看,行不行得通?”
“說出來聽聽!”閻應元說道,一扭頭,卻見李巖、李過和李來亨等人不知何時已經到了城頭,就在不遠處靜靜的看著城上城下的一舉一動。
看到閻應元看向自己,李巖只是微微一笑。衝著閻應元一拱手,示意他隨機應變。
陳瑞之大聲回答道:“閻將軍,貝勒爺有好生之德,不忍看到南京百姓因戰火而遭受塗炭,特意讓小可稟明將軍。只要將軍換下城池上所有大明的旗幟,更換為我大清的龍旗,向天下表明歸順之意。我大軍便會立刻撤軍,南京便交由將軍管轄,我大清不會再過問一句。日後我大清平定天下。將軍也少不了公侯之爵!”
聽著陳瑞之的大聲啩噪,李巖輕輕的走到閻應元的身邊,閻應元也不回頭,輕聲說道:“是閣部讓李同知來的吧?”
李巖一笑,“今日之事,早有人報至閣部處。將軍是睿王殿下舉薦之人,閣部自然深信不疑。但錢德富、段喜年之輩卻是惶惶不安,唯恐將軍心神大亂。舉止失當。巖便自告奮勇,前來這城頭一觀。將軍放心。巖不會多說一句,但凡將軍有何方略,巖自當全力配合。忠貞營還有五千馬隊,如今已經集結在聚寶門內,靜候將軍調遣!”
閻應元詫異的看看李巖,心裡卻是對李巖的好感又增添了幾分。史可法等人對自己未必是完全的放心。之所以派遣李巖等人登城,無非是為了防備自己因為江陰百姓被押至城下而開門投降。但李巖卻是似乎察覺到自己必然不會輕易的就範,早早的便備下兵馬準備策應,如此一來,倒顯出這李巖的思慮和機智不同常人了。
閻應元冷笑兩聲。“也虧得韃子那貝勒能想得出來,這樣的條件,你覺得本將會答應嗎?”
陳瑞之乾笑兩聲,“將軍不答應便罷了。將軍能撥冗相見,已經是讓小可感激不盡了。上述的條件不答應,還有別的可以慢慢商量,貴我兩家在城上城下生死搏殺,耗費的全是士卒百姓的性命,還請將軍多為麾下的兄弟們多多考慮一下。”
陳瑞之指指身邊左右哭泣不已的百姓,“便是這些江陰的父老,要不是一意抗拒大清天軍,恐怕也不會落到如此的下場。他們中不少人的親眷、子侄如今都在南京城中,卻是見面不得相會,清軍一念之間,他們便會人頭落地,試問將軍,你又如何忍心這樣對待這些父老百姓呢?”
陳瑞之將包袱踢給了閻應元,自己則好整以暇的整整身上的棉甲,“請將軍好好思量一下,莫要做這種使麾下兄弟與親人天人永隔的事情啊!”
閻應元冷哼一聲,“不知守備大人有何高見啊?”
陳瑞之聽得閻應元的話語有鬆動的意味,不由得心中暗暗竊喜,連忙說道:“這也好辦!江陰百姓遭受屠戮,我大清兵馬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貝勒爺心中不忍,也不願意讓江陰百姓再次遭受無妄之災。將軍肯不肯改旗易幟咱們慢慢再談,當下,是想方設法讓我江陰的百姓家人團聚,回返故里!”
“說說你們的條件吧!”
陳瑞之來了精神,“這個容易,貝勒爺有好生之德,已經下令暫停攻城兩日。這兩日,將軍便可以讓江陰子弟出城與家人相聚,只要他們願意到大清營中,當面立誓此後永不與我大清為敵,並剃髮歸順,我大清便可以贈予川資盤纏,供其返鄉。貝勒爺也將上書朝廷,此後三年江陰將免徵一切勞役稅賦,讓百姓安心勞作、休養生息。當然,城中百姓還有願意出城的,也當按照此例,我大清一概既往不咎,放其迴歸家園!將軍,您看如何?”
閻應元皺起眉頭,思索了片刻,“本將雖然擔負守城之責,但這南京城中還有閣部和鎮守內官等一眾大員,這件事情茲事體大,本將還要稟明上官,再做決定!”
陳瑞之連忙說道:“閻將軍,時間不等人啊,這南京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