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部分(第1/4 頁)
這兩個人一個叫做黃宗羲,另一個則是顧炎武。這兩個人一出現,卻是讓朱平安啼笑皆非。顧炎武倒還罷了,這黃宗羲可是思想啟蒙的第一人,雖然現在思想學術尚不成熟,但言談話語間已經透露出一點苗頭來。讓這樣一個人來教授自己的兒子,經年之後,豈不是要對大明的皇權形成巨大的影響和衝擊了。
但轉念一想,既然大明已經發展到如今的地步,先進的思想早晚都是要冒出頭來的,孩子今早了解一些,再加上專程從法蘭西和普魯士聘請而來的幾位教師,也可以讓孩子放眼看這個世界,瞭解世界發展的形勢和大明本身存在的積弊,這也倒是無妨。
數十年、甚至是數百年之後,大明會走向何方,這一點便不是朱平安所能左右的了。雖然旁人看朱平安總覺得其人深不可測,但朱平安自己卻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那些才幹走到現在已經是傾囊所出了,今後治國還需要更多的人才輔助,至於那種要走在世界前段,開天闢地的壯舉,自忖是絕對做不來的。
(這兩章有些乏味,不過有些事情還是要交待,請各位書友見諒。另外,鑑於政策要求,本書內容不再涉及政體、國體等敏感問題,純粹是爭霸天下了!)(未完待續。。)
第三十六章 恰到好處
聽到朱平安的提問,陰世綱順著朱平安的眼神看去,不禁會心一笑,從郭追手中取過一份文稿。“因為海上風浪的緣故,船隊比預計的時間晚了五天,昨日晚間回覆的訊息,施琅、施顯的船隊已經到達金門的外海,沿途曾經遇到鄭軍的水師,不過有鄭彩的幫助,總算是沒驚動了施福以及其他鄭軍將領。”
說到這裡,陰世綱不禁笑出聲來,“其實,到了福建沿海,豈有不驚動鄭軍中人的道理。不過,現下鄭軍各部人心惶惶,其中很多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已,少數的死硬人物,都被咱們或者鄭彩的人解決了。”
朱平安滿意的點點頭,施琅所部的進度還算正常,海上的風浪屬於無法預見的困難,施琅的船隊在鄭芝龍或者清軍擊敗鄭森之前趕到,總管沒有耽擱。鄭芝龍此時應該已經和清軍接上了頭,他這個舉動,卻是正好符合清軍的需要,北方戰事吃緊,清軍迫不及待要調遣兵馬回返,博洛的大軍被困在南京進退兩難,現在也只剩下吳三桂的部隊樂意抽調了。不過,按照吳三桂那樣的人,會老老實實的按照清軍部署執行嗎?
朱平安提出的這個疑問,頓時激起了眾人的好奇。難道說吳三桂敢抗命不遵,要知道,清軍可是在綠營中安插了不少的八旗中低階軍官,還有順治皇帝的心腹張存仁親自坐鎮,吳三桂想要搞些小動作,應該不會很容易。
朱平安站起身,從茶几上拿起茶壺,親自給眾人滿上茶水,又抓了一把瓜子在手。坐下來邊磕瓜子邊開始逐條分析。
對於朱平安的這種左派,眾人早已見怪不怪,只是孫石康還是有些不適應,總是有些拘謹。朱平安召集眾人軍議的時候,總喜歡這種輕鬆的環境,按照他的話來說。這樣的環境更能使人放鬆,思維也會因此而更加活躍,言談話語之間也不必在意什麼避諱。
“吳三桂此人,世之梟雄也!”朱平安一句話便點破了吳三桂其人的本質。“此人極擅投機,每一次選擇,看似賭博,但都能從中獲利非小!”
朱平安扔掉手中的瓜子殼,板起指頭來一條條的說道:“吳家從吳襄開始便開始逐步擴充實力,吳三桂剛剛出仕。便在其父吳襄的指點下,拜高起潛為義父。崇禎十一年的時候,吳三桂經由高起潛投靠楊嗣昌,成為遼東軍中的後起之秀,官居副總兵,年紀輕輕便能成為正三品的高官,我朝立國以來能有幾人!崇禎十四年,楊嗣昌被逼離京。吳三桂當即改換門庭,投到了周延儒的門下。也躲過了黨爭對於楊嗣昌一黨的清算,成為寧遠總兵。周延儒倒臺之後,吳三桂羽翼已豐,遼東已經成了尾大不掉之勢,就連洪承疇督師寧錦之時,都不敢對吳、祖兩家下手。結果松山一戰,吳三桂儲存實力,將洪承疇丟在了松山。”
“流寇攻陷京師之後,要不是李自成、劉宗敏鼠目寸光,硬生生將吳三桂推向清軍。恐怕吳三桂也早已在偽順朝廷內成為國公了。山海關一戰,吳三桂看似受損不小,但卻得到了清廷的認可,一下子被封為平西王,這些年征戰山陝、湖廣,手下的兵力擴充到十餘萬人,比之擔任平西伯鎮守山海關的時候膨脹了數倍。你們說說看,這吳三桂是個簡單的人物嗎?”
聽朱平安這麼一說,眾人不覺倒吸一口涼氣,以往看這吳三桂,就如同是喪家之犬、三姓家奴一般,但如今看來,此人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