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3/4 頁)
不說話,徑直便用水瓢舀了一瓢水雙手遞到方岳貢的面前。
方岳貢道聲謝,接過來一飲而盡,冰涼甘甜。痛飲之後,方岳貢不禁咂咂嘴巴,又問老農這農田中所種是何物。
老農頓時笑了起來,“看先生是外方來的讀書人,可是沒有喝過咱們這裡的井水。實不相瞞,咱山東連年乾旱,河水乾涸,還是託了總兵大人的福,在咱們這登州界內廣挖深井,又從北曲山、蹲犬山、岠嵎山這些個高山上修築水渠,把山泉引到這田地中。咱們登州的農田和人畜用水才算有了著落。”
說著這些話,老農的雙手卻是沒閒著,蹲下身,從腳下的田地中挖出一株種植的作物來。那綠莖之下竟然還結著好幾個橢圓形的果實。
老農順手摘下一個,將泥土在自己的褲子上擦去,露出黃色的表皮來,遞給方岳貢:“這東西叫做土豆,全靠著它,咱們登州才能捱過這荒年啊,去年的時候,這海外的糧食還沒運進來,咱們種的糧食著實不夠吃用。總兵大人開始種植這東西的時候,咱們還不敢輕易去種,生怕顆粒無收。哪裡想到,半年之後,都司衙門的官田中,這東西的畝產竟然有千斤之多,就算是些薄田,每畝的產出也在八百斤以上。”
聞聽此言,方岳貢的手一哆嗦,接著便是牢牢的抱住了手中的土豆,臉上卻是顯出難以置信的神色來。“老丈說的可是實言?”
老農微微一笑,伸手指指遠處的另外一處田地,“那邊種的叫做番薯,也是總兵大人從海外弄來的種子。畝產輕鬆便可以超過千斤,有了這兩樣耐寒耐旱的東西,我登州的百姓何懼這大旱荒年啊!”
方岳貢的雙手劇烈的顫抖起來,畝產過千斤,這對於大明百姓來說究竟是著怎樣的一種意義。也就是說,一旦大明境內廣發種植這些東西,至少大明的百姓便可以平安的度過荒年,又有多少紛亂會因為這兩樣東西而迎刃而解呢?
“登州境內無流賊”,這句流傳在山東境內的諺語之前方岳貢還以為是以訛傳訛,現在看來,卻有什麼稀奇!糧食足夠百姓食用,人心安定,又哪裡來的流民呢?
“這都是寶貝啊!”良久,方岳貢才從震驚的狀態中清醒過來,不由得讚歎道,他忽然間感覺到此次登州之行,確是不虛此行。一時間方岳貢不由得有些後悔,在山東任職也有三年的時間,以往聽聞登州如何興盛,總覺得言過其實,朱平安不過一介武夫,哪裡會治理民政呢?但今天這老農,確是滿口的“總兵大人”,看來這朱平安的確是深得民望啊!
“這土豆和番薯要是能在整個山東推行開來,那真的是造福萬民啊!”方岳貢情不自禁的說道。
老農卻忽然笑了起來,“先生這話卻是說錯了。咱們登州的百姓是有福之人,遇到了朱總兵這樣的好官。但想要將這兩種作物推廣開來,卻是千難萬難。”
方岳貢一愣,“此話怎講?”
“這田地原本都是官府、豪族和商賈的,咱們升斗小民如今哪有自家的田地,要種什麼,咱們哪裡說了算。再者說,這兩樣東西產量如此驚人,據總兵大人說,只要種植得當,畝產還會提升。先生請想一想,如果這兩樣東西遍佈天下,那些官府、商賈開的糧鋪還如何過活?”
老農的話雖然粗糙,方岳貢卻是聽了個明明白白。糧食產量大增,便意味著糧價暴跌,糧鋪背後的官員、商賈和權貴如何能夠接受。更何況,如今大明北方還有幾處地域是能夠安心耕種的,便是有了這能拯救萬民於水火的糧食又能如何呢?
想通了這個道理,方岳貢不有悵然若失。
將土豆還給老農,方岳貢又指指遠處的一排排的低矮的看似好像帳篷一般的東西問道:“借問老丈,哪些是何物?”
老農爽朗的大笑起來,“那些可是總兵大人的寶貝,先生感興趣,不妨前去看看,那帳篷外雖然有守衛的兵卒,不過並不阻攔旁人觀看參觀!”
辭別了老農,方岳貢帶著從人信馬向那一處地方走來,走到近前,這才看清楚這帳篷的獨特之處,帳篷分為數列,每列長約五丈,竟是用淺色的油布搭建而成。如今已是初秋,卻看到偶有從裡面進出的人等去都是一副夏天的短打扮。手中捧著的東西確實千奇百怪,卻大都是些紅紅綠綠、顏色鮮豔的果實。
湊到帳篷的門口,門前確實站著幾名兵卒,看到眾人當即便上前攔住。方岳貢卻是有些奇怪,剛剛才聽老農說,此處兵部限制外人訪察,怎麼現在卻有人阻攔呢?
透過門口鄉里看,裡面卻是種植的整整齊齊的一畦畦的瓜果蔬菜,除了大明常見的扁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