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3/4 頁)
覺察到眾人都用哀求的目光看向自己,常耀只得站出來說道:“範掌櫃說的極是,只是此事事關重大,我還要給鄙家主送個訊息過去……!”
範永年冷冷一笑,將手一揮,“那就不必了,好叫常掌櫃得知,今日在介休,我山右八家已經召集山西各家家主,便是為了說明此事!”
“範某不才,有句話要說在前邊。我山西商人俱是一體,共同進退才是興盛之道。我也奉勸諸位不要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忘了根本!要不然……!”
面對著範永年和王衍恕咄咄逼人的目光,常耀只得苦笑著拱拱手,“既然如此,那在下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但憑範掌櫃吩咐就是!”
其餘各家的商賈也只得一一點頭答應下來。
范家和王家的一句話,就讓登州城內的山西商戶沒了念想,好端端的一條發財之路,眼見著被兩家堵得死死的。常耀雖是滿腹怨言,但也無可奈何。
神不守舍的回到店中,思來想去,常耀覺得還是應該稟報家主常威一聲。但鋪好筆墨,還未想好如何措辭,家譜卻來稟報,說是奉賢堂的沈名先沈先生來訪。
常耀一聽,頓時精神一振。(未完待續。。)
第四十三章 奉賢堂
宜興奉賢堂沈氏一脈,雖然如今已經名聲不顯。但常耀卻是瞭解到這個家族背後的一些軼事。十數年前,榆次常氏走出山西,力圖將生意向江淮一帶發展,便是得益於沈氏的幫助。這一點,也只有常氏的幾個族老了解其中的端倪,而常耀則是當時負責與沈氏聯絡的子弟。
沈氏原為河南大族,三國兩晉時期,遷徙到江南,其後多年戰亂,沈氏族人分散到南方各地,宜興奉賢堂便是其中一個不起眼的分支。
奉賢堂不顯於人前,但常耀卻是知道這個低調內斂的家族當年的一些事蹟。榆次常氏進軍江淮,期間受到江淮大族的狙擊,幸好當時的常氏家主機緣之下得到沈氏的相助,這才逐漸站穩了腳跟,可以說,常氏能有今天的局面,全靠奉賢堂的幫助。
而更令常耀嘖嘖稱奇的是,當時的沈家當家人竟然是一名女子。說起來,這也是沈氏的不幸,奉賢堂老家主,膝下只有兩女,幼女自小離散不知所蹤,只有一個長女留在身邊。當時,沈氏的老家主罹患重病,纏綿病榻,也只有這個長女可以依託。因此這個長女從小是被當做男孩來養大的。所以,外人也都知道沈家有個“女公子”。
雖是女子,但這位沈家長女卻是對於經商一道有著連男子也無法企及的天賦,沈氏在她的手上,短短的數年光景,便成為江南有數的大族。但沈家男丁凋零的狀況卻為之後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沈氏老家主沒有兄弟子嗣,膝下更是隻有一個女兒。因此當沈氏的生意愈發的紅火的時候,危機也就悄悄來臨。
偌大的家產,卻面臨著無人繼承窘境,一面是江南各大族頻頻使人上門提親,希望藉助將沈氏女公子娶進家門的同時,也能將沈家的家產名正言順的霸佔過來;另一面卻是沈氏的其他分支,為了謀奪奉賢堂的產業,不遺餘力的壓榨、排擠沈家父女。
於是天啟三年,沈家父女不得不離開家鄉,北上京師。臨走前。就連家中的數千畝田地都一併分給了族人,兩人就此拋家舍業離開故土,遠赴京師。
這後來,常耀便沒有再得到什麼關於沈氏的訊息。一晃數年過去。直到天啟七年。皇帝龍馭上賓。社稷動盪,這才隱約聽人說起來,沈氏在京師遭遇了滅頂之災。老家主和沈家女公子一夜之間全部死於變亂。為此,常氏老家主也傷心欲絕,沒過多少天,便就此仙遊。少家主沈威繼承家業。常耀也由江淮來到山東登州發展。
對於沈家的遭遇,常耀也是唏噓不已,原本以為沈家奉賢堂從此便銷聲匿跡,但在前年,卻意外的遇到了沈名先。作為當年與沈氏聯絡的常家子弟,常耀與沈名先相識多年,沈名先當年只不過是沈家女公子身邊的親隨之一,原以為他也在京師那場劫難中殞命,卻沒想到又在登州相遇。
常耀此時才發現,原來奉賢堂始終存在。原先跟隨沈氏老家主和女公子的一批心腹和親隨,如今星散各地,卻是謹守著奉賢堂的名號,他們的忠誠令人驚歎,只不過,如今沈家的掌舵人是誰,沈名先卻是隻字未提。
故友相逢,自然是感慨萬千。但每當常耀提起沈家的事情,沈名先卻總是顧左右而言他。這樣一來,常耀倒是不方便再追問,但他也隱隱約約的覺得,沈家如今的行事作風相比較當年,更多了些神秘的味道。想來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當年皇帝突然駕崩,聽聞京師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