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於是便在臉龐上加了一條擋禦風沙的面巾,好在這是軍中不少人的習慣,因此並未有人懷疑。
收拾東西的時候,李如靖本打算暗中溜之大吉,但這兩日軍中的戒備卻比往日更加嚴密,嶽錦峰的執法隊配合著鳴哨、暗哨將大營護衛的水洩不通,李如靖和兩名手下竟是沒找到一點機會。
兩名手下年紀不大,但跟隨李如靖也有些年頭,此時心裡不免惴惴不安,“四公子,您這一去,小的們著實是放心不下啊!萬一出了差錯,小的們可沒辦法向八大王和大公子交代啊!”
例如金雖然經歷過一些戰陣,但面對滿清韃子卻是破天荒的頭一遭,心裡也有些忐忑。但在屬下的面前,還是要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有甚怕的,朱平安還要親自領兵前往,如果有危險,他這高牆衛的武官會以身犯險嗎?”
手下遲疑的點點頭,“倒真是這個道理,不過,這次官軍的行蹤的確有些詭異,不僅是朱平安,就連陝西兵和薊鎮的兵馬也都調動起來,抽調的都是馬軍精銳,還都是大將領兵,薊鎮楊國柱沒有去,但還是派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各自督戰一路兵馬,虎大威,以及盧象昇手下的宣大軍也都派出一哨人馬,更奇怪的是,他們居然奔赴不同的方向,這……?”
“不同的方向?”李如靖摸著長出寸許短鬚的下巴,一時間有些頭暈了。官軍這是要做什麼,統一抽調馬軍騎兵,這是要偷襲敵營還是要襲擊敵軍的輜重部隊?可威懾呢麼不集中兵力,反倒要將兵馬派往各個不同的方向,官軍這葫蘆裡到底是買的什麼藥?
正在一籌莫展間,帳簾一挑,瞎子急匆匆的走進來,身上已然換上了皮甲,腰佩鋼刀,手指長槍,背上斜跨長弓,到真有了些鸚鵡的意味。
看到李如靖的兩個朋友也在帳裡,趕忙笑著打個招呼,然後拉起李如靖就往外走。
“快些,快些,朱大人已經來到營寨,現下便要立即出發,晚了點卯的時間,可是要吃大虧的!”(未完待續。。)
第八十四章 德昌號的秘密
天色擦黑,大約在戌時時分,朱平安率領王金髮、張二狗、成震以及兩百名騎兵,出了神武右衛的大營北門,一路向北疾馳而去。
出了五十名輔兵,還有便是張大狗麾下的一百五十餘名正式騎兵,都是頭戴翻簷的鑌鐵盔,頭盔中包裹了棉布,外面還罩著動物的毛皮,比之常見的紅纓要英武許多。身上的鐵甲之外則是對襟的紅色大氅,填充了棉花,厚實、暖和,必要時還可以抵禦火器射擊的衝擊力。看的輔兵們羨慕不已。
李如靖卻沒見心思用到這上面,高牆衛士卒尤其是騎兵的裝備是他早就知道的,他現在想的,便是今晚朱平安究竟打算幹什麼。宣達軍中的精銳盡出,而且去的還不是一個方向,這些個官軍這樣的舉動著實讓人猜不透。
轉眼間,向北已經奔出了五十里地的距離,古人常說的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和效率,其實並沒有那麼誇張。所謂加急,便是不惜馬力的疾奔,藉助於當時的驛站更換馬匹,一夜疾馳三百里是很正常的,當然特殊情況下,四百里也是有可能的。
李如靖算了算距離,沿途還不斷有斥候哨探之類的人送來訊息,和朱平安匆匆見面低聲稟報幾句之後,便又向北、向東騎馬離開。李如靖猜測,朱平安這是與其他的幾路人馬以及向北撒開的斥候保持著聯絡,越往北走,離韃子大軍的距離也就越近。聽說,高陽已經陷落了。韃子正馬不停蹄的繼續南下,像這樣走下去,遲早都有碰面的時候。
朱平安到底是要去哪裡?到了新樂縣城,縣城中早有人等在城門處,一行人換過馬匹,匆匆拿了些吃食和飲水,便穿城而過,一刻不停。
李如靖心中瞬間閃過一個地名——定州。
朱平安的心裡此時卻是七上八下。雖然是穿越者,但對於明末時期的這場大的戰役,自己卻只是瞭解了一個大致的輪廓。具體的細節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了。想要把握住勝機,目前最要緊的便是和時間賽跑。
透過分析戰報,朱平安已經可以確定,滿清早已在北直隸河北之地建立起了一整套完整的潛伏人員架構。這些人所從事的未必是蒐集重要情報的工作。但在這次清軍南下的戰事中。卻在為其提供著糧秣草料的訊息。甚至是早已囤積了一定數量的糧草供清軍使用。要不然,要在貧瘠的河北之地擠壓出供數萬大軍使用的糧草談何容易。
明軍做不到,清軍卻輕而易舉的做到了。這其中一定有問題。
十有七八便是山西商人從中搗鬼,便如同鳳陽一般,依託當地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