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3/4 頁)
的商品,甚至有“一船瓷器等同於一船黃金”這樣的說法,因此她有了“產銷一條龍”的想法,於是就把這個想法和姚家提了提。只是茶葉和鹽鐵一樣,是屬於國家專賣的,而養蠶織綢,在手工作業的情況下,耗時良久,需要工匠眾多,所以賈敏覺得反而是瓷器這邊更最容易實現她的想法。後來賈敏知道瓷器這塊形成自產自銷並非易事,她也就丟開了。但是姚家將這事記在了心裡,後來,福建德化一家燒瓷的窯廠因為經營不善,要變賣,姚家思量之後,將其買下。
這家窯廠之所以經營不善就是因為窯廠裡幾名手藝出眾的大師傅離去,剩下的師傅手藝不過關,燒十窯都不一定出一窯成品,因此賠得狠了,又請不來好師傅,所以才變賣產業。姚家買將窯廠買下,四處尋覓,也沒請到合適的大師傅,只是秘方和大師傅乃是一個窯廠立足的根本,哪裡是那麼容易請到的,所以最後姚家請託賈敏在江南幫著尋找一下。
賈敏明白姚家的意思,是想讓她利用林海之勢,從別人家搶奪幾名師傅過來。這種事情賈敏哪裡肯做,因此就指點姚家,國內沒有,國外未必沒有。戰亂之時,很多人迫於生計,無奈之下出海尋求生路,在這些人中,尋覓燒陶製瓷的工匠應該不會很難,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很講究落葉歸根。姚家接受賈敏的建議,在南洋帶回了幾名技藝高超的老師傅。
連玻璃的製造方法這個穿越女必備的“賺錢大殺器”賈敏都不記得,對於怎麼燒製瓷器她更是一竅不通。託當年那個喜歡和功夫茶的大客戶的福,她除了學會一手泡功夫茶的技術外,那名客戶曾經送給她一套昂貴的英國骨瓷茶具作為禮物。賈敏怎麼也沒看出這個比她一個月的工資還要昂貴的茶具貴在哪裡,看上去是比她在超市裡十元三個的茶具是要好一點,但是也不用這麼貴吧。
因為好奇,所以賈敏特地上網查了一下,從而得知所謂的骨瓷是摻有動物骨灰燒製而成,雖然依然沒有給她解惑,但是讓賈敏印象深刻,從而牢牢的記在腦海中。所以後來賈敏就向姚家提了一句,說燒瓷的時候,可以加點別的東西,例如貝殼粉、珊瑚粉、動物骨灰等等,說不定能燒出更好的瓷器來。姚家大家長就將這個提議和幾名大師傅說了一下,聽說方法可行之後,就起了一個小窯,專門實驗新配方,費了好幾年的心血,花了無數的銀錢,終於取得了成功。
姚管事遲疑了半晌,面帶躊躇道:“海貿獲利雖豐,但是風險太大,這次出海的船隊有一艘觸在暗礁上,以致船沉了,萬幸人沒事,但是一船的貨物卻全部損失了。……姚家幾代從事海貿生意,葬身於海底的姚家子孫不知道有多少,何況朝廷在海禁這方面也是一會禁,一會開的,弄得我們這些靠海貿吃飯的心裡一點都不踏實。如今市面上裝罐頭和酒的陶瓷用具大都出自姚家,就連皇家都有人在姚家採買,因此我家老爺琢磨著姚家能不能憑此弄個皇商的名頭,從此在岸上吃口安樂茶飯,不用再出海以命博富貴。……”
姚家經過上次船毀人亡,家產幾乎賠個乾淨之事,姚家大家長,族長姚老爺就有意轉行,奈何姚家幾代都是作海貿生意的,若是轉行,今後以何為生?一族之人都靠著這個吃飯呢。何況真要停下來,家裡這些水手也得安置,這麼算下來又是一大筆費用。……只是不轉行,若是再出事,恐怕姚家沒有那個好運氣,能夠遇見第二個賈敏。
如今姚家的窯廠,燒製出來的瓷器並不投放市場,而是隻出售給海外。市面上姚家賣的只有酒罈和罐頭罐。因為專做這兩樣,所以姚家步入陶瓷業並沒有受到太多為難和打壓。這兩樣因為簡單,拉坯容易,再加上姚家專燒這兩樣,賣相好,而且精準。兩斤的壇罐,頂多多出半兩,不像別人家制出來的有的多,有的少,定價又不高,所以很是暢銷,而且又不引人注目,姚家悶聲不響的賺起了錢。雖然比不上海貿生意的利潤,但是經營的好的話,合族吃飯是沒問題了。如今更是有了“拳頭產品”,所以姚家大老爺起了收手不幹的念頭。
只是姚大老爺也知道姚家在陶瓷業根基還淺的很,若是將貝瓷、珍珠瓷和骨瓷這些瓷器推出市場,懷璧其罪,必然引人覬覦,恐生禍端。那些陶瓷業“龍頭”世家,在官場上經營日久,姚家也未必能找到比他們更強的靠山,何況,就算找到,底子單薄的姚家也未必能夠經的起官家的盤剝。後來,姚家接了皇家幾位王爺家的單子,讓姚大老爺心裡一動,將主意打到了皇商的名頭上。
聽了姚管事說出姚大老爺的打算,賈敏一怔,旋即心中暗笑自己自視過高,若非姚老爺有洗手不幹之意,怎麼會憑藉她隨口說的那一句話,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