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有絕對的理由,是不能分宗的,而且分宗一事也必須由族長或者宗族長輩提出,徵得族內大部分人同意才可。太爺爺這麼一個後輩提出分宗,本是大不孝之舉。只是族長和宗族長輩皆知當年發生的事情。
如今太爺爺提出分宗的要求,他們無法拒絕,也無從拒絕。人家自立一支,和他們打聲招呼是客氣,就算不打招呼他們也挑不出理來。太爺爺被驅逐出宗祠之後,他就和林氏宗祠沒有了瓜葛,宗族再也管不到他的身上。他想做什麼都與林氏宗族無關。
現今太爺爺是天子近臣,位高權重,朝堂上沒有倚仗的林氏族長和宗族長輩此次之行就是儘可能的結好於他,希望他不要記恨當年之事。因此,面對太爺爺的要求,在來的幾位族宗長輩見證下,林氏族長和太爺爺完成了分宗儀式。
儘管分了宗,奈何太爺爺長輩的墳塋和祖居都在姑蘇。而老太太爺被趕出去之後,病故之前心心念唸的就是葬在姑蘇,葉落歸根。當年太爺爺一家被悽悽惶惶的趕出姑蘇,他為了爭一口氣,也是為了遵從父親的意願,為了炫耀,免得富貴還家,錦衣夜行,因此把祖塋祭田所在依舊設在姑蘇,而且和林氏宗祠的相距並不遠。林氏宗族自然不會將這件打臉的事情往外講,太爺爺一家又一直在外,因此在外人和不明情理的族人看來,兩廂依舊為一家。
俗話說“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才遠親。”如今太爺爺發達,有些林氏宗族的人不管知不知道兩下里已經分宗依舊依附上來。對於這些人太爺爺倒並沒有因為當年舊事而有所遷怒,皆以禮相待,畢竟和林氏宗族那邊有些親戚還沒有出五服,還能走動。
況且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太爺爺這邊剛剛分宗,人丁單薄,需人襄助,因此若是能扶持一把就扶持一把,也不是所有的林氏族人沒良心。再者當年因為太爺爺的事情,雖然族長已經把他除名,可是林氏宗族還是受到了牽連,花了一大筆銀錢,送了地方官員很多厚禮才擺平,為了湊出這筆財貨,族裡好多人家傷到了元氣。
太爺爺是個恩怨分明的人,他對當年宗族做的事心懷怨恨,可是也對他給族人帶來的傷害表示抱歉。事情一碼歸一碼,因此太爺爺對於林氏族人能照看的地方,都儘管照看些,畢竟是一個祖宗的子孫。所以這時的林家對林氏宗族還像尋常族人一般來往。
本朝太祖高皇帝立國之後,與立儲一事上犯了難。嫡次子聰明果敢,有勇有謀,有平定四海之功,可是按照宗法,高祖立嫡長子為太子。太子知道自己無論威望還是功勞都不是弟弟的對手,只不過佔了大義名分。朝堂上勸皇帝改立太子的聲音絡繹不絕,高祖也心生猶豫。
太子嫉恨弟弟,而弟弟心中也對哥哥不服,兄弟之間的隔閡加劇。高祖左搖右擺,優柔寡斷,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兄弟之間矛盾日漸加大。在這場兄弟相爭之中,朝堂、仕林、民間也都各有支持者。最終在軍中擁有強大實力和民間擁有巨大民望的弟弟經過不斷地努力,終於獲得了高祖的支援,擊敗哥哥,成為新的太子。跟隨弟弟四處征戰,作為軍中堅定跟隨者的賈家先祖於太宗登上帝位後因功被封為國公。
身為純臣的太爺爺依舊屹立朝堂不倒。有人歡喜有人愁,林氏宗族也捲入了這場風波,他們支援太子。太子失敗,朝堂大清洗,太宗皇帝不知道太爺爺和林氏宗族已經分宗,看在他的面上對林氏宗族沒追究其它罪名,只抄家了事。貧困交加的林氏族人大多投奔太爺爺,依附其生活。
太婆婆終因早年虧損太過,雖後經調養,終有不足,在太宗登基那年逝世。髮妻過世之後,太爺爺將爵位傳給林海的太爺,四處雲遊。太爺因為幼年跟隨母親顛沛流離,後來又曾染上瘟疫,雖痊癒。到底傷了身子,身虛體弱。因幼時雖母四處漂泊,無以諳學,安定下來後刻苦攻讀,大耗心力,後受了風寒,一病不起,留下一個十一歲的兒子,九歲的女兒及妻子撒手人寰。
孤兒寡母,守著這麼大的產業,依附其家的林氏宗族之人虎視眈眈,蠢蠢欲動。他們竟然出言汙衊太爺之死乃是因為於太婆在床第間虧損了身子所致,太婆也是書香世家出身,如何受得了這般侮辱,情緒激憤之下竟然以死明志,雖然被救了下來,卻被眾人幽禁,命其吃齋唸佛,為故去的太爺祈福。然後林氏宗族之人藉口林海祖父年紀幼小,幫著管理家業,其實不過趁機哄騙罷了。
待到太爺爺回來之後,發現林家已經被林氏族人把持,得悉他們的作為,大怒,不再顧及情面,將所涉及之人盡都送官法辦,和林氏宗族徹底交惡,從而漸漸疏遠起來,待到林海這一輩,更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