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3/4 頁)
又勝利會師了。而且聽其言語,對賈雨村這位“奸猾小人”還很是推崇,幸好,幸好,沒被請到家裡來,否則,她非被氣得吐血不可。
對於賈雨村是到甄知府家裡為西席,賈敏並不太好奇,想也能想出來。原書中,賈雨村從金陵城內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甄家辭了出來,到淮揚之地,入了林府。如今林家進不來,他自然要尋個好去處。憑他的才學,入甄知府家坐館一點都沒問題。他和金陵甄家的子孫有名義上的師生之誼,甄知府又是從甄家出來的,現下他又教導著甄知府的子女,層層關係下,將來若是有了起復訊息,甄家在他的事情上絕不會袖手旁觀。
以甄家的力量,賈雨村重新出仕一點問題都沒有。而甄家和賈家是老親,素有來往。賈家再不好,現在還頂著國公府的牌子,將來還會出一個皇妃。無根無基的賈雨村知道這層關係之後,怎能不上前攀附?就賈赦和賈政的識人之能,賈家“引狼入室”是不可避免的了。想到此處,賈敏心中忍不住一陣嘆息。
不想談論這個令人沉重的人物,賈敏轉移話題:“前些日子,皇上頒佈詔書說要傳位給五皇子。不知道這老皇禪讓,新皇登基的大典日子定下了沒有?老爺身為二品高官,這樣的盛事是一定要到場的,若是定下日子,我也好準備著,免得到時候來不及。”
林海笑道:“這個用不著著急。等聖旨下來在忙也不晚。禮部那邊定下的日子必然是寬裕的,全國各省督撫二品以上的官員都是去的,若是日子急的話,有那遠的趕不及豈不糟糕,禮部絕不會犯這種錯誤的。倒是你和孩子,要不要跟著我回京看看?這次不同以往,帶家眷的話,沒問題。你自從嫁了我,從京城出來,一晃十幾年,再沒有回過孃家。真是苦了你了。所以我想著這次把你和孩子們帶上,讓岳母看看。”後面幾句話,林海說的感慨萬千。
賈敏怔住了。回京?回孃家?這個問題她從來沒想過。原主跟隨林海外任,這麼多年沒有回京,要說沒有機會,那是不可能的。起初,是林如海的母親還在世,並跟隨他們在任上,她需要侍奉婆婆,又在外任,不是一天就能迴轉的,她就算怎麼想家也不能回去。
後來,婆婆過世,守完孝,那個時候是有機會,她也不願意回去。她的多年不育早已成為話題。在外面,因為林海品級高,所以人們還有所顧忌,她面對的難堪還少點,而且說多了,人們也就不怎麼談論了。回到京裡,必然會被當作“新話題”,被議論個不休,京裡權貴多,她惹不起。
再說,經過這麼多年的求醫問藥,原主差不多在生育上死心了,若是回去,必然會被賈母請來宮裡的太醫為她看診。她又不是沒有被太醫看過。不說請那些退下來的太醫診治,單他們在京裡幫著詢問,請太醫開方,捎過來的藥就不知道有多少,吃了也未見效。親身過去一趟,難道就能治好?若是治好了,自然千好萬好,若是看不好,原主就等於被判了死刑。不能生育和可能不生育到底有著根本上的不同,她沒那個膽子接受死刑,所以乾脆不看,以保留這一線希望。
後來,懷了黛玉,就不用說回孃家這個話題了。再後來,就是賈敏過來了,她雖然承接了原主記憶,頂著賈家女兒的名,可是對賈家卻沒感情。知道賈家的惡劣行為的她,對賈家避之惟恐不及。若不是礙於名義上的關係,賈家是能滾多遠有多遠,哪裡還肯保持來往。所以自穿來後,由始至終,賈敏都沒起過回孃家的念頭。
“到時看看再說吧,孩子們還小,身體弱,未必能夠受的了長途跋涉。十幾年都過來了,還在乎這一時,等孩子們大點之後,我若是想回去,和老爺說一聲,就可以回去。反正在外做官的,把家眷留在原地的比比皆是。”面對林海表現出的關心,賈敏猶豫了一下,推辭道。
林海將賈敏的猶豫看作是對孩子的擔心,並不知道她不願意回孃家,因此道:“路上倒不用太擔心,我們坐船,官船又大又穩,比坐馬車舒服多了。而且你們若是一起的話,我們可以早點上路,路上走慢點,這樣更不用太擔心了。”
見林海似乎把一切都安排妥了,她再推辭就說不過去了,那可是她的孃家,母親和哥哥都在世。反正早晚都是要回京的,林海不可能一直在外任,因此賈敏點頭同意。只是計劃不如變化快,在禮部擬定日子,聖旨下達之後,準備出發之前,賈敏病倒了。
起初,賈敏在看望清玉和霽玉回來的路上淋了一場雨,她並沒有放在心上,只是讓廚房熬了薑湯送上來。誰承想,並不管用,沒幾天,病症就嚴重了,覺得頭疼,鼻子有些不通氣。請大夫過來就診,吃了幾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