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爾之際,湄瓦又再次被忽略了。因此這個帝國的囊中之地,就這樣一路始終維持著獨立狀態,而且並非相安無事地獨立著。
“我已經不能上戰場了,茉荷茹妮莎。”賈汗季說,“我該派誰去領軍呢?我決定一定要讓阿馬·辛格投降,或者要了他的命。這件事已經拖得太久了。”
他們商討著適合的人選。帕維茲王子正在德干,表面上正在指揮當地的戰爭。而且,帕維茲也無法擔當出征湄瓦的重大使命……早在庫斯勞當年叛變時,他就已經證明自己的無能了。至於庫斯勞也不用考慮,一個瞎了眼的王子要如何統御皇家大軍?沒人扶著他,他甚至上不了自己的馬,遑論在阿拉瓦利峽谷中追逐狡詐的阿馬·辛格。而夏亞……他還只是個孩子。於是庫倫王子就這樣成了不二人選。
茉荷茹妮莎提議讓庫倫出征,賈汗季欣然同意。庫倫王子雖然還沒有經歷過沙場上的征戰考驗,不過他身為王子,對於統御軍隊當然也略知一二,就算他不懂,他也可以學。
於是庫倫便出征到湄瓦了。
他出發時帶著許多大象、馬匹和絲綢等珍寶。庫倫沒有帶艾珠曼德同行,因為當時她正有孕在身,懷著他倆的第三個孩子。茉荷茹妮莎沒有再跟庫倫提過拉德麗的婚事,而他也沒有對她開過口。不過她希望他能好好想想,而沒有艾珠曼德在身邊,也許他會覺得拉德麗也可以是個好妻子。茉荷茹妮莎也曾留心過希德西坎德拉的警告,他說過男人是靠自己的意志做決定,不過她不太相信。如果有什麼能左右他,那就是艾珠曼德太像她,而且像她掌握著賈汗季一樣掌握著庫倫,這點她只承認過一次。
她也記得賈汗季的話,他說他還有其他三個兒子。不過像出征湄瓦這種重大事件出現時,他們會想到誰呢?甚至又何必考慮讓其他三個兒子作拉德麗的丈夫呢?根本就沒必要,庫倫是唯一人選。但是要怎樣讓這事成為定局,茉荷茹妮莎並不知道。
莫臥兒的首都迄今一直設在亞格拉,多半也是因為沒有遷宮的必要。不過現在賈汗季卻決定遷都到湄瓦北邊的阿吉莫,好就近照應庫倫的戰事。亞格拉全城都贊同,每家房舍都關上了門,傢俱都上了苦楝樹油以防白蟻蟲蛀。商店也都打烊了,因為商人要跟著宮廷一起搬遷。
現在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湄瓦。如果庫倫成功地擊潰阿馬·辛格,帝國就可以擺脫這個糾纏四十九年之久的折磨。不過更重要的是,由於他和茉荷茹妮莎突然轉冷的關係,他更希望從其他地方得到支援。
玫瑰盛宴 第十三章(1)
“每個營地都會被分配到專門負責遠戰工作的一百頭大象、五百匹駱駝、四百輛馬車,以及一百名挑夫。除此之外,還需要用到將近一千名的皇家僕役……其中包括五百名拓荒者、一百名打水夫、五十名木匠,以及其他負責製作和搭設帳棚的侍從、負責持火炬的衛兵、三十名毛皮工匠,以及另外一百五十名清潔工……以如此擁擠和陣容龐大的程度……一位迷途計程車兵可能要花上一天的時間,才能夠找到他自己所屬的帳棚……”
……亨利·布洛克曼(Henry Blochmann)和亨利·
蘇利文·傑瑞特(Henry Sullivan Jarrett)譯,
《阿克巴傳》(Ain…I…Akbari)
對於莫臥兒王朝的皇帝來說,整裝行囊得花上數月甚至數年時間,遷移到另一個地方來居住可以說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事。在他們內心深處,皇帝其實就像遊牧而居的吉普賽浪人一般。巴布林大帝就像他的祖先帖木兒及成吉思汗一樣,已經成為這群遊牧浪人的領袖。一直等到他生命旅途的最後四年,巴布林大帝才終於在印度紮根定居,規劃花園擺設,搭建起軍事堡壘。然而他的兒子胡瑪雍定居在印度的時間卻更短。阿富汗藩王的侵擾,迫使胡瑪雍大帝不得不離開印度,而他的兒子阿克巴大帝從小就是生活在這種不斷搬遷的環境,居住在帳篷裡,每天早晨醒來後不知道今晚將在何處紮營。因此當阿克巴大帝登基為王后,他便開始大興建築。而帝國的根基從此奠下,一座座城市也就此誕生。不論是在亞格拉、法提普爾·西克里、德里、拉合爾、喀布林或是喀什米爾等地,阿克巴將自己的足跡烙印在印度地圖上。這些由砂岩和大理石打造而成的華麗作品,以及那些在露臺上就可眺望到的河川改道形成的狹長美景,還有所有從他處一路搬遷過來的沙礫和土石,都是阿克巴大帝存在的象徵。而這一切都是屬於莫臥兒皇帝的榮耀。
即便如此,吉普賽愛好遷徙的基因,卻依舊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