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秀樓’呢……” 徐嶽一邊觀賞著它一邊饒有興趣地叨嘮著。
“噢,甲秀樓啊……” 文若揚接著他的話向他講起甲秀樓的來歷。
“甲秀樓自從建成以後就成了貴陽的標誌性建築。我們現在所處位置正好就在貴陽市中心靠南一些的南明河畔。在我家樓上正好能看到這條河。這是一條古老的河流,養育了這裡祖祖輩輩的人民。因此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是貴陽的母親河,河水兩岸風光旖旎,也是人們休息遊玩的好地方。矗立在河畔的甲秀樓與這條河相映成趣,更增添了美好的意境。這座古樓高二十多米,建於明代。主持建造這座樓的,是當年一位名叫江東之的巡撫;甲秀樓的設計可以說精巧別緻,是有著中國獨特風格的一座古典建築。”
徐嶽邊聽邊點頭一路隨她慢慢走著。
“你看這座古樓……” 文若揚邊向他解說邊指給他看,讓他仔細觀察甲秀樓的整體結構造型、樓頂、樓角以及它周圍的配樓,指給他與甲秀樓相連的南明河兩岸的浮玉橋。然後又帶他走上樓臺觀看,樓臺四周全部都由白色雕花石欄杆環護起來,這些白色雕花護欄把古樓整體襯托得更加高雅、脫俗。
“喔,經典!你看這雕花窗欞和樓門,這一木一石,每一處做工都是那麼精巧,真是藝術精品……”徐嶽一邊觀賞一邊在上面輕輕撫摩,不斷的發出讚歎。不曾想他對古建築也有如此濃厚興趣!
若揚:“是啊,是啊,多精緻啊!取‘甲秀’二字,蘊涵了‘科甲挺秀’的含義。這座樓在我國建築史上確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經常有中外遊客來此參觀,許多人一到這裡就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像現在的你一樣。”
說到此她“呵呵”的笑了。徐嶽還在不住的發出讚歎,聽到此也隨她笑了起來。
文若揚還對他介紹道,現在所見甲秀樓在歷史上已經遭受了多次毀損和焚燬。而每次遭受毀損和焚燬後,都有後人出錢將其修復。明、清兩朝政府就曾經多次撥款修繕和重建這座樓。儘管毀損和焚燬了多次,也修繕和重建了多次,據說整座樓的樣子卻始終未變,還是最早時的樣子。從這一點也反映出人們對它的讚賞和喜愛。*當中這座古樓也遭到了嚴重破壞。為了保留這一珍貴的古代建築遺產,省政府撥出專款於前年按原來的式樣又把它完全修復,供人們參觀、研究之用;“甲秀樓”三個字是清代一個名叫謝石琴的學者書寫的……
聽完了文若揚這番解說,原來對甲秀樓只有粗略瞭解的徐嶽,現在對它又有了深一層的瞭解,瞭解到了這座古樓的輝煌以及它的生命力所在。禁不住讚歎古樓的設計者的非凡構思,雖歷經數百年風雨,即使是不斷的修繕重建也未改其原貌!真可謂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藝術,真乃不朽的藝術啊!”
他站在那裡對甲秀樓由下至上,由上至下又仔細觀賞了好一會兒,越看越覺得這座古樓非同一般。他同若揚一起拾級而上,站在樓閣上放眼望去,貴陽城遠近風光盡收眼底。此時,甲秀樓連同周邊的景象在暮靄下顯得格外秀麗迷人,它與茂密的叢林、南明河灣相映成趣,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哦,太美了。” 徐嶽興奮起來,他舉起像機說:“來,快給我照張像吧?”
文若揚含笑說:“我怕照不好,不過你把焦距、光圈調整好嘍,告訴我快門的位置在哪兒,我就只管按。”
“好的、好的,這很簡單,你來看就是這樣,喔,對了,對了!就是這樣,來 ——”
徐嶽做好了這一切之後馬上選好了合適的背景,站好了位置,讓若揚給他拍照。
若揚“咔嚓、咔嚓”一連照了好幾張,“好啦,還照哪兒?” 她把像機遞給徐嶽道。
“好,稍等一會兒。喂,站好,我也給你照一張吧?” 徐嶽舉起像機對著文若揚。
文若揚把臉一遮哧哧直笑:“我不喜歡照相,我照相會憋鏡頭的。”
徐嶽笑著,不管她怎麼說,還是想給她照一張。而若揚卻總是躲閃著鏡頭,叫他無法給她照。
徐嶽把自己的風衣遞給若揚請她幫自己拿著,然後照幾張風景。若揚隨即把風衣披在了自己的身上,徐嶽乘她不備趕忙給她按下了兩張。
倆人離開了甲秀樓,走過彩石鋪成的小路,又路過了兒童樂園。從兒童樂園的橋上朝橋下望,斜陽投入水中映出樹影、人影、樓影,在微風吹拂下泛出淙淙波光,更覺心曠神怡。
兩個人特別開心和興奮,完全沉浸於幸福之中。此時此刻的他們完全像是兩個天真快活的孩子,一玩兒起來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