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誰的名聲更大,無論是好名聲還是壞名聲,無論你是“芙蓉姐姐”還是“天仙妹妹”,基本價值都一樣,都會為當事人帶來財富、金錢和由關注而引發的尊敬感(辱罵帶來的關注其實也是一種變態的尊重)。
電視,發展到今天,創造出類似民族一樣的一個“想象的共同體”。這個群體太奇異、太龐大、太令人瞠目結舌,擁有難以想象的力量。在這個虛擬的共同體中,人們先前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都得到了某種浸潤和修正。我們可以作為真正的、冷淡的旁觀者,不動聲色地傾聽別人的痛苦(薩特說,我們都有足夠的力量,去忍受別人的痛苦)。在是非不分的轉換中,價值觀被模糊得一塌糊塗,臭名昭著的人也得到吹捧和讚譽,各種問題光怪陸離地產生,卻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
公共事件,在電視觀眾看來,逐漸成為了類似戲劇的東西。所以,神舟上天和陳冠希,對於坐在電視機前的群氓來說,其實沒有什麼不同。我們這些電視人群,不過是一個消費群體。與商品稍有不同的是,電視人群消費的不是具體的錢包、食品或者羊肉串,而是在消費世界上每時每刻發生的真實的生活事件。
在電視時代,整個國際社會變成了“地球村”,世界的依存性特別強,每個角落發生的重大事件或者微不足道的瑣細事件都會不容拒絕地闖入我們的視野。於是,從深刻的心理學角度講,某種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心態逐步根深蒂固地在我們頭腦中紮根。
殺戮、傷殘、流血、災難、事故,等等,僅僅是類似肥皂劇的鏡頭,從前駭人聽聞的影像,如今變得讓人無絲毫憐憫心。作為芸芸眾生中渺小的一分子,那些曾經能讓我們熱血沸騰或者為之髮指的事件,如今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最多隻會讓我們感到胃口不舒服,再沒有任何震撼力。特別是對於戰爭和災難引發的饑荒、大規模死亡事件等等恐怖的畫面,我們完全就是昔日魯迅筆下表情呆滯的看客,甚或,一些人心中還會有某些幸災樂禍——我們自己非常安全啊。
只要我們輕輕按下按鈕,畫面就會轉入天壤之別的歡樂場面,黑暗、骯髒、血腥、飢渴就會被笑出眼淚的歡快所替代,充滿了祥和和平安,沒有任何躁動和危險。痛苦,距離我們太遙遠了,遠得甚至不需要我們進入道德的心理認知。即使世界越來越不穩定,只要我們手中有著遙控器的魔杖,輕輕一點,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墮入美好的烏托邦。
作為電視群氓,我們的胃口十分旺盛,剛剛吞食了一大堆油膩的新聞,就迫不及待地等著新的讓我們神魂顛倒的事件和畫面。一切撲朔迷離的人生、百感交集的奇遇,不用費功夫,我們坐在這裡就能看著別人實現,可以感同身受……
所有這一切,恰如狄更斯所言:“烏合之眾,猶如大海,百川匯流,難尋根源;烏合之眾,千差萬別,各不相同。浩渺的大海最是反覆無常、飄搖不定,翻湧的海潮,最是令人驚懼、衝動、殘暴。”
當個體越來越沉迷於電視所營造出來的群體喧囂和鼓譟的時候,就會越來越喪失自我的人格。
這種群氓意識,弗洛伊德認為,“事實是無意識的體現,人的頭腦中,一切邪惡的東西,都是作為一種天性而包含在無意識中的。我們不難理解,在這些情況下,良知或者責任感會消失。”
。 想看書來
看“點選率”和“排行榜”買書的氓民(1)
(鄭重宣告:本節純屬虛構,切勿對號入座)
深圳。江南廚子飯館。
邊吃邊看著電視,我的一個朋友江清華特別興奮,他把手中的遙控器扔在空中老高,指著電視螢幕上出現的一張滿臉橫肉的“村氣大臉”,喊著說:
“這是我大表弟,人家如今是網際網路上著名的歷史寫手,‘點選率之王’。半年時間,各個網站都轉載他的歷史文章《朱元璋那點事情》,點選率號稱超過5000萬!……我這大表弟太有才,其實他網上文章的點選率都是假的。一年多前,他在某論壇開始貼他的歷史帖子;然後,我北京的二表弟給他裝上點選率造假軟體,一下子就讓他的帖子脫穎而出,僅僅三個月,點選率高達400多萬;還有,我另外一個三表弟,他和大表弟一起合計,先用許多馬甲在那個論壇罵人攪局,造成聲勢,然後在論壇的寫手之間製造矛盾……最後他們使出陰招,自己搞自己。二表弟往大表弟的帖子裡面放車禍屍體照片。大表弟就哭哭啼啼,在網上裝委屈裝孫子,在網友中獲取了許多同情……就這樣,北京一個書商恰到好處參與進來,幾個月內,就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