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掌哀求他與希特勒合作;他被“不怎麼友好地”斥退。第二次,羅姆建議,由希特勒、魯登道夫和皇太子共同統治巴伐利亞,以此州為基地,由各愛國組織共同起義,武裝入侵北德,將之併吞。“我對他說,這是胡說八道”盧伯萊希特的政治顧問回憶道。”
然而,如果馬伐利亞不宣佈獨立,他是否能迫使馮·卡爾委員和馮·洛索夫將軍加入他的陣線向柏林進軍?羅森堡和施勃納·裡希特對此作了回答。他們的計劃是,在11月4日慶祝“德國紀念日”那天,綁架盧伯萊希特皇太子和卡爾。用數百名衝鋒隊員去封鎖弗爾德赫侖大廳附近的通道,因為所有要員都集合在大廳裡。之後,希特勒便要客氣地對他的階下囚說,為了阻止赤色分子奪權,阻止巴代利亞脫離帝國,他已將政權奪取。按羅森堡的說法,這次起義將“費時很短,且不痛苦”因此卡爾與盧伯萊希特只好被迫合作。
漢夫施坦格爾認為,這是“妄想”他爭辯說,對皇太子的任何攻擊,肯定會迫使陸軍出來報復。在強調這一行動如何不通、如何缺乏頭腦的同時,漢夫施坦格爾轉而對羅森堡進行人身攻擊。他說,如果希特勒老對這些波羅的海之出謀劃策者耳軟,黨就將滅亡。希特勒同意將綁架一計否決,但又不立即對羅森堡一事作出承諾。(*希特勒對其同盟者說話常常不一。就像他對漢夫施坦格爾說的那樣,他可能是隨口將綁架計劃放棄的。然而,羅森堡卻依舊相信,起義在繼續進行。直到“德國紀念日”那天,羅森堡發現那條通道上有大批軍警,他才通知希特勒說,政變只好放棄。赫侖納·漢夫施坦格爾一直注意到,希特勒有個習慣,就是將他的顧問們蒙在鼓中,且常使他們不知。“他從不同時將某個計劃、某次出訪或交了什麼新人告訴一或兩個以上的追隨者。這常常產生不快,因為不同的黨員突然發現,他們並不全都知情。這是他個人要全盤控制計劃的策略。”
“我們得首先考慮向柏林進軍”漢夫施坦格爾記得希特勒曾說過,“待我們處理了當務之急後我再給羅森堡換個工作。”
(3)到此時,在總理馮·尼林監管下的巴伐利亞政府已由三個“馮”政治巨頭治理:卡爾、洛索夫和漢斯·裡特·馮·賽塞爾上校。賽塞爾是巴伐利亞州警察局長,他周圍聚集了一批幹練而年輕的參謀。這些人年輕,不用擔心自己的職位。從古羅馬看守人意義上說,這三位政治巨頭倒像個專制政府。
雖然三人代表了各式各樣的超保守主義人物和右派激進人物,但他們卻一致認為,希特勒的革命策略並不是為了大眾的利益,需加以適當引導或繩之以法。10月30日,分裂爆發。那天,希特勒在濟爾卡斯·克羅納向狂熱的聽眾明確宣佈,他準備向柏林進軍。“就我而言,只有在柏林宮上空氣揚著黑白紅三色的卍字旗幟時,德國問題才算解決!”
他喊道,“我們全都覺得,這個時刻已經到來。像戰場上的軍人一樣,我們決不會推卸作為德國人的責任。我們將聽從命令,以整齊的步伐,向前邁進!”
為了在三位政治巨頭中製造分裂,希特勒要求會見馮·賽塞爾上校。11月1日,他們在一個獸醫家裡見了面。這個獸醫是個名叫“奧伯蘭聯盟”的仿軍事的民族主義組織的領導人。希特勒試圖讓賽塞爾相信,卡爾不外乎是巴伐利亞政府的走卒而已。他接著建議,如同他在一週前建議過的那樣,賽塞爾和洛索夫與他自己和魯登道夫聯合起來。但是,賽塞爾再次宣佈,他不願與世界大戰的崇拜者發生任何關係,陸軍的高階軍官也不會這樣做的。希特勒承認,將軍們固然反對魯登道夫,但少校軍階以下的軍官都會不顧上司的眼色而支援他的。採取行動,“現在正是時機”希特勒警告說,“我們的人民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我們必須採取行動,否則,他們就會倒向共產黨人一邊。”
雖然賽塞爾與卡爾二人都認為納粹不外乎是“廢物一堆”但二人都採取了行動。11月6日,三位政治巨頭與各民族主義組織的代表開會磋商。卡爾說,最緊迫的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全國政府。他們一致同意推翻魏瑪政府,但必須大家同心協力將之推翻,不能像某些組織那樣,自行其是。他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大家心裡明白他指的是希特勒。卡爾說,用正常的辦法是否能把斯特萊斯曼趕下臺,這還是值得懷疑的。“必須準備一種特殊的方法。準備工作已經做了。不過,如果採取一種特殊的方法,大家就得合作。大家必須按照考慮周到、準備充分的計劃去執行,且需同心協力。”
接著發言的是洛索夫。他支援卡爾及聘用武力鎮壓任何起義的決心。“如果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