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泰山封禪(第2/4 頁)
種無本萬利的掙錢心態,要不得。”
而且在雷池之中,如油煎火熬自身皮囊魂魄,便是真正的鬼蜮谷歷練。
雖說相較於落魄山竹樓的打熬,輕了些,可是裨益不小,並且雷池本就是天地間最熬人的牢籠,受此苦難,別有妙處,陳平安其實已經察覺到自己的筋骨、魂魄,已經稍稍堅韌幾分。
烏鴉嶺,從膚膩城白娘娘那邊奪來的一件雪花法袍。按照範雲蘿的說法,市價兩三顆穀雨錢。
若是賣還給膚膩城,應該會有一兩顆穀雨錢的溢價。
只是一想到那個喜歡故弄玄
虛的白娘娘,陳平安就心情鬱悶。
當時她變出了一張面孔,以此蠱惑人心,讓陳平安憤懣不已的同時,還有些心虛。
除了讓那對下五境道侶背出鬼蜮谷的五具白骨,咫尺物當中,還擱放有膚膩城十幾位女官侍女瑩瑩如玉的白骨。
至於事後出了鬼蜮谷,能夠在骸骨灘賣出多少價錢,陳平安心裡沒底。
陳平安想到這裡,忍不住向南方望去,不知那對道侶賣出高價沒有。
所謂的一月之約。
其實陳平安一開始就沒當真,只是讓對方安心收錢罷了。那對在鬼蜮谷掙錢大不易的道侶,是否守約等足一月光陰,陳平安都不在乎。
因為道侶賣出了那五副膚膩城白玉骨頭,不管是等不等那一個月,陳平安都不會在奈何關集市露面,沒等,攜錢潛逃,他們就自己擔心著事後追責,多少是他們的一樁心事。等夠了一月,更好,他們便可心安理得離去,讓那位五境女修破開瓶頸躋身中五境的洞府境,那筆神仙錢,想必綽綽有餘,還足可幫助她穩固洞府境,至於剩下的盈餘,男子修士能否順勢破境,只看天意緣分而已。
至於陳平安為何如此。
道理很簡單。
就像陳平安在避暑娘娘的地庫那邊,一定要收取那兩副執手赴死的白骨,為的不是求財,陳平安非但不覬覦那位隴西國君王和清德宗譜牒女修的白骨、龍袍法袍,唯一的念頭,就是回頭找一處他們的故國故地,將他們的白骨合冢葬在那青山綠水之間。
願那人間有情人,成雙成對,終成眷屬,願白首不負心的已逝之人,生生死死皆在一起。
大道漫長,長生路遠,修行當中,勤勉練劍出拳、不懼與強者對敵之外,做了這些他人不太願做、我偏要停步去做的小事情,怎麼就不是人生大快意?
剝落山廣寒殿,從避暑娘娘閨房和寶庫,都有收穫。
從書生那邊分了一千多顆雪花錢。
不過陳平安覺得最值錢的,還是那塊作為“門扉”的寒鐵,被墨家機關師精心打造出了一座月寒宮。
至於那頭月宮種閨房內的瓶瓶罐罐,陳平安還是很上心的,以後離開骸骨灘繼續北遊,天曉得會不會遇上幾個有錢沒地方花的大家閨秀、山上仙子?說不定她們一個豬油蒙心,就要高價買去?朱斂信誓旦旦說過,天底下就沒有不想要更好看些的女子,若是有,那也是尚未遇上值得“為悅己者容”的心儀男子而已。
至於在羊腸宮地道盡頭,捉妖大仙
珍藏的那一大箱子兵書。
陳平安還沒來得及仔細翻閱,打算在青廬鎮那邊落腳後,才一本本翻翻看,應該都是當初兩大王朝和十數個藩屬國遺落在骸骨灘的書籍,給羊腸宮存世千年之後,也恰好是陳平安這個小包袱齋的本錢之一,不過還是需要精心挑選,揀來一批最好的,以後就放在落魄山的自家藏書樓。
一想到將來有落魄山弟子,入樓借書翻書,聽聞藏書樓老人,說上一嘴,這是咱們山主當年遠遊北俱蘆洲骸骨灘的收穫,老人再添油加醋地胡說八道一番,說翻看書籍的時候可一定要小心些,因為這些可是從龍潭虎穴裡找出的寶貝……
那弟子是不是就覺得回頭看書的時候,一定要更加仔細用心,然後在讀書乏了的燈下,多多少少會有些佩服那位年紀輕輕、便走過了千山萬水的“山主”?
陳平安坐在高枝上,不由得笑了起來。
繼續算賬。
同樣是身穿青衫的賬房先生,在書簡湖就只能想著少輸少虧。
在這鬼蜮谷,就可以想著多掙多賺。
真是日子越過越好了。
在敕雷神將的地盤積霄山,挖掘出了五截大小不一的金色雷鞭。
這些天材地寶的金雷竹鞭真實價值如何,暫時不知。
不過先前那個生有兩顆金雕頭顱的妖物,為何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