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它的感性認識。
第四章 跨越(7)
佔地七百畝的廣播電視中心,在全國獨一無二,它相當於目前十四個湖南電視臺的面積。考慮到許多省級廣播電視中心,包括中央電視臺,因建在市區,往往一建成就感到擁擠,沒有發展餘地,因此湖南廣播電視中心將同佔地兩千畝的外景拍攝基地融為一體,合組成全國最大的影視城。
龐大的影視城不僅需要超常的膽識,巨大的跨越,而且需要龐大的資金,巨大的付出,據說僅第一期廣電中心工程就需資金億元。
並且記錄了方方面面對於馬欄山建設的奉獻與支援。
大約在一個月前,當時的長沙市常務副市長袁漢坤率市屬二十多個部門為廣電中心舉行了一次最具有實質意義的蓋章會。這次會上長沙市郊兩級共為廣電中心免去稅費兩千九百多萬元。9月24號,當我們帶著謝意去拜訪袁漢坤時,他堅持要從應該支援的角度表述他的觀點,支援影視城的舉動,有自己如何獨到的見解。但作為一名普通的電視人,我們將同中心一道永遠保留自己對他們的由衷感激。
來自省委省政府高層領導的支援和關心,更是一派空前。為了使工程能在9月28號準時動工,常務副省長王克英光現場辦公會就召集過五次,省委副書記楊正午踏著七百畝山水繞行了整整一圈,儲波、文選德、潘貴玉等領導更是中心的常客,支援關注中心的人越多,我們的採訪面也越大,工作的誤差率也就越高。
誠如原廣播電視廳廳長楊世芳所言,這是一個超常規的、跨世紀的雄偉工程。一場超常規的戰役,就要用超常規的思維、超常規的武器、超常規的人才、超常規的投入來打。
某種意義上,《跨越》一片本身,就是一件超常規的武器。
它是魏文彬藉助電視的力量對自己的夢想所做的一個形象化的報告,是魏文彬寫給方方面面的一封感謝信,同時也是一份滿懷激情的動員令。梁瑞平和潘禮平深刻地理解了老闆的意圖,出色地完成了這個任務。節目播出以後,方方面面反響極佳,從而為魏文彬的改革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
《跨越》也特意對要搬遷的山民進行了採訪,一些山民表達了他們對美好未來的希冀與憧憬,這無疑會對拆遷工作起到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純樸的山民對於電視還是多少懷有敬畏之心的,電視裡頭講的一句話,比干部們撮個小板凳坐在院子裡講的一籮話,還要更管用些。
片尾凝重含蓄,用對比蒙太奇的手法記述了一個特殊的時刻,一個特殊的場面。濛濛細雨之中,山朦朧,樹朦朧,一邊是推土機冒雨進山,準備開工,一邊是山民殺牛祭山,以古老的方式拜別自己的家園。
“二平”撰寫的解說詞,“筆鋒常帶感情”。
9月19號,推山機和工作人員第一次進山。天下著濛濛細雨,山景好重好重,馬達聲好沉好沉。
為了看一眼最後的家園,為了答謝土地的恩惠,當地百姓按照傳統的習俗,在山頂舉行了殺牛祭山神儀式。
龐大的推土機與神秘的祭山神儀式堆放在一起,居然沒有讓人覺察出不協調。祭祀長的祈禱聲拉得很長,我們沒能完全聽懂。旁邊的陪同人員說,他們一是祈求天神繼續給他們帶來風調雨順,二是祈求廣播電視中心早日建成,早日為他們帶來洪福好運。
雨還在下,祈禱還在繼續……
4.8 歷史的力量
2003年12月12日,*蒞臨湖南廣電,實地視察之外,聚精會神地觀看了一個題為《跨越》的專題彙報片,之後發表了長篇講話,開首是這樣一段: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四章 跨越(8)
看了你們廣播影視集團的發展情況,瞭解了你們的創業歷程,很受感動。這裡使我們看到了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文化發展觀所迸發出來的巨大威力,也使我們看到了我們廣播電視宣傳文化戰線認真貫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這‘三貼近’的要求所煥發出來的巨大能量,也使我們深深地感到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所確定的文化體制改革方向是正確的,也更使我們增強了搞好文化體制改革的信心。
*觀看的這個節目,後來被稱為2003版《跨越》,以與1994版的《跨越》區分開來。
2007年,本書作者手持已經官至湖南衛視副臺長的梁瑞平親筆簽發的借閱單,從湖南衛視新聞部的磁帶庫裡借出了1994版的《跨越》,但只被允許當場觀看,不得帶離。磁帶標籤上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