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子適當的指點和幫助,以改變孩子的狀況;並幫助孩子分析每一個朋友的特點,對照他們,指出孩子的優點和不足,讓孩子在和同伴交往中逐漸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缺點。
“寶寶,媽媽知道你很傷心。因為媽媽小時候也喜歡過一個人,可是他不喜歡媽媽。你看媽媽現在是不是很快樂?其實啊,喜歡媽媽的朋友有好多,媽媽和他們在一起照樣玩兒得特別高興。你也一樣,蘭蘭、曉月不都是你的好朋友嗎,和他們在一起玩兒,不是也很好嗎?”
。。
怎麼才能讓艾艾喜歡我呢?(2)
作為一位媽媽,不僅要關注寶寶生理的健康,更要細心觀察他的心理發展,要學會採取和緩的方式來應對寶寶讓你措手不及的問題,在寶寶的成長中,父母也在成長。
雯雯可以親我,我卻不能親她?
幼兒園講故事比賽,小偉得了第一名,大家都說他講得好。比賽完後,班上的“白雪公主”雯雯突然跑過來,抱著小偉在他臉上親了一口,小朋友紛紛鼓掌起鬨,朱老師也笑眯眯地跟著鼓掌,小偉覺得太高興了。
過了幾天,大家玩兒捉迷藏遊戲,小偉趁雯雯沒注意,猛地衝上前抱住雯雯,並在她的臉蛋上狠狠地親了一口。雯雯“啊”地一聲尖叫起來,還喊道:“你討厭!”一旁的朱老師批評了小偉:“真不像話,你是男孩子,怎麼能隨便親女孩子呢?”
小偉覺得自己委屈極了,回家問媽媽:“為什麼她可以抱我、親我,我就不能抱她、親她呢?”
為什麼不能隨便親女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很長時間內,“界限”這個詞對他們來說都是十分不可捉摸的。他們更多的時候是憑自己的本能和興趣去行事的,對他們的行為來說,“童言無忌”就是最好的註解。只要喜歡的,孩子就會按照自己的理解直接行為,他們跨越邊界的行為,常常讓大人哭笑不得,他們對於自己行為受到的批評也十分困惑不解。
“你這不是耍流氓嗎?這麼小就佔女孩便宜,長大了還得了?!”
孩子表達喜歡的方式在大人的眼裡是太直接了,可是這就是他們自己的行為方式呀!孩子性格直白外露,有利於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如果矯枉過正,對他們的行為過於嚴厲地指責的話,你可以想象自己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行了,小女孩嬌氣,別理她們!”
原來不是自己的問題!孩子會怎樣理解別人的反應、老師的批評?媽媽這樣的回答,只會讓孩子更加受傷,他們失去了一個認識“界限”的機會!
“不管是對誰,都要讓別人同意了才能親他(她)。媽媽可以親你,你也可以親媽媽,那是因為我們都默許對方的行為,對家人以外的人,他們不瞭解你,所以沒有經過同意,你不能親他們的。”
好媽媽告訴孩子交往的基本原則是要學會彼此尊重。好媽媽還會告訴孩子,表達喜愛的方式,還有很多種,如握手、擊掌、擁抱、點頭等等,讓孩子學會選擇不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你要是突然被人親一下,是不是也會嚇一跳或者不舒服呢?”
透過提問和情景假設的方式,讓孩子換位思考,認識到即使是表示喜愛,如果方式太突兀也會給人帶來不愉快的感覺。
媽媽為什麼不讓我跟小宇玩兒?
一天,當小志又要去找小宇玩兒的時候,媽媽攔住了他,“你又要去找小宇玩呀?我不喜歡你同他過多的接觸。”
小志不以為然地問道:“為什麼?他又不是什麼壞人。”
的確,小宇並不是什麼不三不四的壞人,只是不愛讀書。媽媽不能以此而禁止小志與他交往。但媽媽又擔心交往的時間久了,小志會受他的影響也變得不愛學習,失去上進心。因為“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日有餘”。
為什麼爸爸不讓我跟他玩兒?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子女在喜好和興趣,甚至交友諸方面看法都會與父母有分歧。這時父母對子女的一些喜愛與興趣絕不能簡單地禁止,而應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與子女討論,以求得共識或找出正確解決的途徑。父母學會與孩子共同討論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無謂的爭吵;更重要的是可以教會孩子在社會上怎樣做人和與人共事。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要與人相處,分歧是不可避免的。
“我不允許你跟他玩兒,你就是不能跟他玩兒?”
教育孩子是嚴格的,但不是透過專制手段強迫孩子服從。對孩子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