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諸子:指孔子、老子、莊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後來對先秦學術思想派別的總稱
春秋時代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學者們便周遊列國,為諸侯出謀劃策,到戰國時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傳統上關於百家的劃分,最早源於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他在《論六家要旨》中,將百家首次劃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後來,劉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馬談劃分的基礎上,增縱橫、雜、農、小說等為十家。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襲劉歆,並認為: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後來,人們去小說家,將剩下的九家稱為九流。
自此,中國古代學術界都依從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今人呂思勉在《先秦學術概論》一書中再增兵、醫,認為:故論先秦學術,實可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縱橫、雜、農、小說、兵、醫十二家也。
具體介紹在此不作詳述,到了合適機會碰到了再說。
小扶蘇知道,丞相李斯是法家代表之一,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主張以法治國,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法家重視法律,反對儒家的禮,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爭,也就是明確物件的所有權。興功懼暴,鼓勵人們立戰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興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富國強兵,取得兼併戰爭的勝利。
小扶蘇先前觀大樹和雷電而有所悟,知道文化也存在著主流和支流,這也是天道造化。適者生存,文化和思想也遵從這個定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如何儲存老祖宗的瑰寶,著實費了小扶蘇不少腦筋。
好吧,如同自己所悟的大樹,咱(e3)找到文化的主流,再儲存一部份支流,就像大樹那樣,才能為天道所容。回想後世諸葛亮,看書只觀起大略,這樣才能看書迅速,才能不被淹沒在書海中。
幸好轉生後的記憶力驚人,不知道比起中陰身的九倍記憶力怎麼樣?
為了回報秦王政的關愛,小扶蘇還是尋了個時間,向秦王政提醒道:“父王,孩兒多日看書以來,頗有心得,好讓父王知悉!”
“哦?我兒說來聽聽?”
“孩兒觀史書,得知一個道理。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呵呵,那寡人常來看我兒,可有奸盜?”
“父王說笑了,父王對孩兒純粹愛護之心,何來奸盜之說?”小扶蘇煽情道,“孩兒又沒瞎了眼睛,心中怎會不記得父王的恩情!?”
小扶蘇說到最後,自己都感到太投入了。聽到小扶蘇如此小的嬰孩居然說出這等摧心直言,秦王政再想自己從小缺乏父愛,不由眼睛溼潤起來。看在自己兒子面前失態,忙接過趙高遞過來的絹帕揩了楷淚水。轉身說道,“小高子,你看,你看我兒,真是寡人心頭肉啊!”
“王兒,你接著說。不過以後不要再這般講話,搞的父王的心都跟著酸起來了。”
小扶蘇沒想秦王政居然這麼大的反應,真是始料不及。看來感情牌還是打對了,遂接著說道:“隨著父王的基業開拓越來越大,自然得罪的人也越來越多。防人之心不可無,有句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父王不管身處何處,都要深記在心!”
“好一個“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秦王政大讚道,“好一個“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這些都是你從書中學來的?”
“回稟父王,這些都是前人無數血的教訓告訴我們的,是孩兒總結來的,並非何書記載!”
那身後趙高不由異樣的眼光看了看小扶蘇,說的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出自如此一嬰孩之口,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好,我兒大才,如此年幼就有這番見識,真是我大秦之幸……寡人記下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章 三十六少保
【大言情//。dayanqing。 我的隨身書包】
第七章三十六少保
小扶蘇自然不能對秦王政直言,有個叫荊軻的借獻圖之際欲行刺與你。.如果說了,還不知道會惹出什麼事來。真較起真來,還是自己太小,人微言輕。
小扶蘇自向秦王政示警後,心下盤算,自己的實力還是太小。不管是勢力還是影響力,都可忽略不計,這不是好現象。如過真出了突發事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