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部分(第1/4 頁)
殺,最後北伐軍齊出,包圍殘殺中的突厥人,將其全部殲滅或俘虜。
此戰畢,曾經坐擁數十萬青壯大軍的突厥兵馬蕩然無存,戰後清點戰果,突厥可汗默啜被華朝大將馮仇刀於戰陣中射殺,突厥國師默棘連和他擁立的小可汗默炬被俘虜,突厥軍士戰死者約十餘萬,另有兩萬餘人被生擒,至此,突厥民族所有的青壯戰士被消滅殆盡,廣袤遼闊的草原上,只剩數百個老弱婦孺充斥其間的部落,華朝北伐軍兵分五路。由南向北,橫掃草原,將草原上所有的部落盡數集中,往南方遷移。
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遷移。奉元帥方錚的命令,所有突厥人集中後,越過榆河,南入長城,近百萬老弱婦孺盡數遷往華朝內地,然後將其以百人為單位,分散之後,強制性命令他們在每州每府每縣每鄉定居,由地方衙門派精熟農事之幹吏。分給他們土地和農具,並教會他們農耕之事,並於當地衙門內造冊落戶立籍。
朝廷也飛快做出了反應,由京城翰林院牽頭,國庫撥出專款 在每個地方建立了公學,公學招生物件是那些不識一字的突厥小孩子,由各地不得志的文人秀才掌學,教授這些異族小孩學華語,習禮儀,識孔孟。知廉恥,從此徹底廢除了突厥文化和文字,統一以華朝文字為標準文字。
野蠻所造成的損害無非一城一地。可文化的侵略是可怕的,史上多少異族入侵國朝,就算異族坐了江山,可結果呢?最後仍是異族被華朝所同化,華朝數千年的儒家教誨下,相信這些突厥小孩在數年之後,便會徹底忘記自己曾是突厥民族,永遠也不會記起曾經稱霸於草原的突厥民族已被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亡國滅種,數年之後,滲入他們骨子裡的。只有“子曰詩云”只有聖人教誨的三綱五常,他們和所有普通的老百姓一樣,老老實實的讀書,考科舉,立志做官,忠心事君,兩代之後,他們將徹底變成華朝皇帝治下最恭順的子民。
默棘連和小可汗默炬在方錚的“盛情。邀請下,半拖半押的送往華朝京城,覲見華朝皇帝陛下,從此老死於京城之內。
突厥民族所有老弱婦孺南遷。草原變得空蕩,方錚又以兵馬元帥的名義下了軍令,南起興慶府駐軍,北至幽州駐軍,盡數往北開拔,並於塔山,漠河,開平,榆木川。包括曾經的突厥王庭黑沙城等十餘處地方成立都護府,派重兵駐紮,華朝國境向北擴充了千餘里,甚至一直延伸至與北方羅剎國交界,北至西伯利亞平原,西至甘陝之西的哈密,所的國土近乎華朝所有國土的三分之一。極大的擴充了華朝殃訣上國的影響。至此,方錚北伐之初所言將草原納入華朝版圖的戰略構想已完全實現。
善後事宜處理妥當之後。方錚率北伐軍開始南撤,挾大勝班師回朝。
路經幽州,幽州城內大小官員和百姓迎出城門三十里,所有人跪伏道路兩旁,歡欣無比的迎接這支為國立下蓋世奇功的軍隊,百姓們扶老攜幼,帶著精心準備的吃食,熱情的獻給軍容齊肅的將士,不知是誰竟帶著裝滿花瓣的花籃,北伐軍將士所過之處,百姓們紛紛向他們灑出了花瓣,城外花雨漫天,可謂奇觀。
方錚命將士城件紮營,自己則帶了這次北伐中的有功將領進城,並於幽州城內的一家酒樓內大宴接賞馮仇刀,韓大石,秦重等數十位有功將領。
酒樓老闆聽聞打敗突厥的北伐軍元帥方錚在他的酒樓內大宴有功將領,歡喜得幾乎昏厥,當即停止對外營業,專心侍侯這群為國征戰,流血犧牲的民族英雄。酒樓內的廚子打起十二分精神,精心備妥十桌將軍宴,此宴集南北特色風味的菜餚於一體,其珍奇稀貴,可稱豪奢之極。對這些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將領們來說,再豪奢的盛宴都配得起他們的赫赫功勞。
精明的酒樓老闆在方錚他們散席歸營之後,馬上命人將方錚宴客的閣樓儲存起來,並請文人提序留銘,記錄下這一千古佳話。
從此後,這座酒樓改名為“得勝樓”取北伐功成,得勝歸來之意。此樓後來成為幽州城內一處景觀名勝,從此生意興隆,日進斗金。特別是北伐元帥方錚宴請有功將領的冉樓,國人無不爭相以在此宴客為榮,沾一沾方元帥的勝利之光。
後來方錚聽說有人竟藉著他的名頭大肆斂財,嫉妒愕兩眼發紅,暗中派人向此酒樓老闆勒索了近萬兩銀子的所謂“肖像名譽使用費。”這才悻悻作罷,此乃後話,按下不表。
宴席很熱鬧,所有將領看著主位上笑眯眯一副憊懶模樣的方元帥,眾人目光熱烈,滿含崇敬,此前一直從心裡看不起方錚為人的將領,此時亦紛紛真心誠意向方錚敬酒,表達對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