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頁)
邊人的表現感覺出來。
眼瞅著剛才還是滿臉譏嘲的圍觀者此時一片靜默,尤其是剛才批評唐缺最厲害的那幾人一臉青紅的尷尬,她那裡還不明白這是唐缺大出了風頭的緣故?
徹底放下心中緊張的蘭草將緊緊憋著的一口氣舒心無比的長吐出來後,這才發現不知何時她那緊緊攥住的兩隻手上已浸滿了一層細密的汗水,這可是六九寒冬剛過的初春哪!
“你呀你……”,對於林學正而言,兩次見唐缺的結果就是:驚喜總是來的太突然!口中“你”了好一會兒,他才伸手過去重重拍了拍唐缺的肩膀,“你確定到縣學後是讀明經科?”。
不等唐缺答話,一邊的店老闆湊了上來,呵呵笑道:“畫好詩也好,師徒聯袂,相得益彰”,插花兒的說完這句後,他迅即又轉過身去,“還愣著幹什麼,趕緊的收起來,哎呦!你這個蠢東西小心著點兒,用夾板展平了再拿……”。
聽到店老闆的咋呼,唐缺與林學正兩人相視一笑後抬腳往下走去,兩人到處,開始小聲嗡嗡不停的人群紛紛左右退避的讓出一條道兒。
從人群之中穿過去時,唐缺驀然又有了年前那次隨著嚴老夫子接官的感覺,就現在他抖抖身上的衣服,也不定能落下多少雙眼珠子來。
見著兩邊的人都在關注著唐缺,還有人已隱隱開始向前挪動腳步,頗有些經驗的林學正向唐缺低聲耳語了一句道:“走快些!否則說不得就得被人給圍住”。
後世裡不管是在大學課堂上還是在書上,唐缺早就瞭解到盛唐時的人心性開放而熱烈,沒想到穿越近年後他自己竟然以這種方式感受到了,不過他可不願被人圍著寒暄探問來歷,當下就隨著加快腳步的林學正一路出了人群。
見唐缺正跟林學正一起,忍不住滿臉笑的蘭草也就沒靠上來,而是落後兩步跟在後面。
“你那字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林學正走出人群后沒上一邊兒等候的馬車,而是與唐缺步行著往前走,“什麼時候到縣城的,縣學裡報到了沒有?”。
“學生開蒙晚,字寫的差,讓學正大人見笑了”,唐缺先是回了這句後,才接著道:“今天剛到的縣城,原準備是明天一早去縣學報到”。
“是這樣!”,林學正點了點頭,“沒去就好,你現在正好好生想想到底是報進士科還是明經科”。
唐缺知道林學正是一片好心,臉上自然就露出感激之色來,但他的回答卻沒有半點遲疑,“多謝學正大人關心,這個問題學生早就想好的,就讀明經科”。
“噢?”,林學正對唐缺如此決絕的選擇很不理解。
唐缺明白林學正疑惑的原因,本朝官學裡設科及禮部試的科目雖多,但要說真正顯貴的卻只有進士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兩句說的就是進士科。各科加起來,朝廷每年取士百多人,但真正尊榮無比的卻只有進士科的二十多個,掛花遊街、曲江賜宴,人們看的,傳誦的名字也都是進士科的新進士們,而“士林華選”也只是進士科的專有稱呼。至於其它諸科的新進士們則幾乎全是陪襯。
捨去這些面上的榮耀,即便是透過吏部關試後分發職司時,分的最好,升遷最快的也是進士科,總之,對於新進士們而言,無論啥好事兒都被進士科士子們給佔全了。
第四十三章 咱就讀明經科〈下〉
“正因為進士科榮耀顯貴,所以盯著的人就多,普天下讀書人至少有七成都匯聚在這一科之上,而朝廷每年取中的進士科新進士最多不超過三十人,路是好路,但這條路實在太難走了”,僅僅是想到這個錄取比例,唐缺都有些不寒而慄,跟唐朝進士科的獨木橋比起來,後世的高考簡直要比武漢長江大橋還寬闊,“再說本朝禮部大校閱卷時不糊名,每科高中的人總得在考試之前就打響名氣,這中間的水可就太深了”。
面對唐缺所說,同是讀書人出身的林學正只能無言長嘆,士林華選,聽來好聽,但實在是……太難了。
“就不說參加禮部試之後要想高中千難萬難,於我而言單是獲得一個貢舉資格都是難上加難,縣學上面有州學,州學上面還有道學,就是到了道學也不是都有資格去長安的。依我家的情況,實不容我三五年,甚或是八年十年的消磨在赴試應考上。反倒是明經科更適合”,在林學正面前唐缺也沒隱瞞自己的想法,“若是以後能有機會去州學自然好,要是實在沒這機緣,在縣學讀個年餘後就該出來做事養家了”。
唐缺家的情況林學正當日也聽劉里正說過一些,面對這番實實在在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