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 頁)
了一頓後,唐成甚至都沒怎麼跟李英紈及蘭草說話,倒頭就睡下了。這一覺睡的那個香甜
第二天早上,身上猶自感覺痠軟的唐成沒聽婦人及蘭草的勸,還是按時到了縣學,已經耽誤下不少課業了,能去就還是去吧。
隨後的日子唐成又恢復了以前的生活,但是他的心思卻不再想以前那麼寧定了,就跟張縣令一樣,他一天裡總有三四次的會想到二龍寨。
說來從張縣令到二龍寨下時,第一撥去的公差已經在寨子下呆地有近一個月了,按著一般莊戶人家買鹹鹽的習慣及頻度推斷。其實唐成他們到的時候,山上存著的鹹鹽也就該吃的差不多了。若要考慮到山匪們苦捱苦抗,興許能再抗兩個月,到那時男人們還好些,婦孺尤其是小孩兒就該扛不住了。這樣算來算去的話,七月底也就到頭了。
雖然心裡有個時間表。但不見著那夥子土匪扛不住下山。唐成心裡總有些惴惴然,雖然明知道公差們已經探查核實過了,但他還是時不時冒出個念頭,萬一他們上次買的鹽多呢……
患得患失,每個人在面臨重大事件時都多多少少會有這樣的情緒,唐成也不例外。
日子就在忙碌與偶爾的患得患失間過去,直到一個多月後七月初的一個下午,當唐成正在縣衙公事房裡捧著一份朝報低頭沉思時。他渴盼已久地關於二龍寨的好訊息終於到了。
其時唐成正在看一份朝報。現下的初唐時候還遠沒有後世的邸報,不過這時節身為各道行政主官的觀察使一般都在帝都長安安排有心腹常住。目的就在於收集宮城及皇城各部寺地訊息,然後定期經兵部急腳遞傳回地方。以便地方主官把握京城地形勢。這種記載帝京皇室及皇城各部寺的手抄資訊就被稱為“朝報”,朝自然是指朝廷。
而這些朝報傳回各道之後,本道所轄各州的刺史們又會再次抄錄,直到最後傳往地方,這也是地方官瞭解朝廷動向的一個重要資訊來源。
這份最新從州里抄來的“朝報”中並沒有什麼太新鮮的內容,唐成之所以看的如此上心是因為朝報上有兩條訊息朦朦朧朧的刺激了他。
這兩條訊息一是來源於揚州市舶司,說地是自打今年開年以來因連續遭遇海上風暴及海盜劫掠,所以專走海上絲綢之路地遠洋巨舶損失巨大,江南東道最大的十家海商聯名上書市舶司,請求揚州市舶司衙門接手桐油買賣之事,以支應淮南道及江南東道造海船之用。
而另一條則是揚州大都督府上地奏本,意在彈劾並請朝廷飭令嶺南道觀察使及行軍大使通力合作,儘快剿滅以嶺南春州馮家為首的海盜團伙,確保海上遠洋商路的安全。
揚州是唐朝除三都之外最為繁華的所在,素來有“揚一益二”之說,而揚州之所以如此繁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裡雲集著天下最豪富的海商,以及各道州最精美的大宗瓷器,絲綢等等。所以海上商路受阻對揚州的影響是致命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揚州大都督府會撕破臉皮將嶺南道軍政衙門一齊彈劾進去的原因。
但若是反過來看揚州大都督府的奏章並結合市舶司地奏本,明顯可以看出自打今年開年以來不拘是唐朝海商還是波斯海商們的海船都損失極大,這就直接刺激了對桐油的大量需求。而李英紈的鋪子就是主要做桐油生意的,而且還是本縣最大的桐油商戶。
能不能借著這個機會也撈上一筆呢?因為對桐油生意的細節並不瞭解,所以唐成對此也沒什麼確切的概念,只是記住了這兩條訊息,至於其它更多的,還是回去問問李英紈再說。
正在唐成心思都用在朝報上地時候,他這間公事房的門猛的一下兒被推開了,雜役老孫領著個一臉汗水的公差站在外面,“唐錄事。他要見張縣令”。
“老駱!”,看清來人之後,唐成“譁”的將朝報扔到一邊兒,三兩步來到了門口,“二龍寨有好訊息了?”,嘴裡問著,他已親自領著公差老駱往張縣令的公事房走去。
“二龍寨降了”,老駱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讓唐成心中的石頭徹底落了地,這是第一次他沒有叩門,就直接推開了張縣令的公事房。
房門正埋頭在書案上看著什麼的張縣令詫異地抬起頭來看了唐成一眼。但隨後他就站起了身子,目光也定在了唐成身後的老駱身上。
“趙縣尉譴我來給大人報喜,就在前天傍晚,二龍寨降了!”,將這句最重要的話說出來後,老駱側身看了看唐成,嘶啞著聲音道:“唐錄事,勞煩給杯水喝,這一路趕的太急,喉嚨都要冒煙兒了”。
等唐成倒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