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情跟自己有關,唐成聽的越發仔細了,那於七嫂沉默了一會兒,見男人還是悶著不說話,火氣頓時又上來了,“當家兒的我可跟你說,你要是再不去找王里正,咱家明天可是連鹹鹽都秤不回來了,到時候惹得縣老爺怪罪下來,要打板子要抗枷還得是你這當家兒男人,到時候可別埋怨我。”
於七聽到老婆這話卻是惱了,“胡嘈嘈啥”。
“我胡嘈嘈?你看看這縣老爺和那個唐錄事,自打住進咱家就沒笑過,這樣的人心都硬,明個兒招呼不好的時候,你且等著吧!這別的葷腥兒倒還好說,四鄰八舍的總有些幹山貨能借來使使,那鹽貨我可借不回來!”。
唐成聽到這裡,想想這幾天的吃食製備,再合計合計每天八十文的接官錢,說起來還真是不夠,難怪這於七嫂滿腹的牢騷抱怨,心中想到這些,正暗自搖頭的唐成就覺驀然就覺心中一動。
鹽,對了,就是鹽!
自打唐成腦子裡突然冒出這個念頭後,這兩天一直很低沉的情緒猛然間亢奮起來,心下也跟受了什麼強刺激一樣越跳越快,再也顧不得聽於家兩口子的抱怨,唐成轉身就向屋裡面疾步而去。
第九十三章 能睡個好覺了
唐成剛出來時因怕驚動了張縣令,是以腳步聲極輕,加之山裡夜風大,所以正心煩的於七兩口子都沒注意到。但此時他這一走動起來再加上推門聲,卻將瓜架下的於七兩口子唬了一跳,驚魂稍定的於七嫂子拍著胸脯看向男人時,看到的卻是一張嘎白的臉。
“壞了,剛才說的話被屋裡人聽去了,而現下屋裡睡著的可是……”,於七嫂拍打著胸脯的手陡然僵住了,臉色瞬間也刷的一下就白了……
現在的唐成那兒還有心思理會這個,轉身進了屋子之後他便直奔著張縣令的屋子去了。
雖然熄了燈,外衫子也脫了,但張縣令明顯沒睡著,“出什麼事了?”。
“我想到一個辦法,許是不用強攻就能解決二龍寨”,唐成話剛說完,張縣令已從榻上坐了起來,“快說”。
唐成點亮燈之後,張縣令外衫子都沒穿的從榻上起來,眼見唐成要去給他拿衣服,擺手道:“別管衣服,你快說”。
“既然沒法兒攻咱們就不攻,還是用圍的辦法”,眼見張縣令聞言後神色一黯,唐成接茬兒道:“二龍峰雖然既有水,又產糧,但它卻產不了鹹鹽”。
“鹹鹽?”,聞言微微一愣後,張縣令猛然一拍那原木桌子站了起來,“鹹鹽,對呀,我怎麼沒想到這個?”張縣令屋門外,於七兩口子剛躡手躡腳的走進房來,突然就聽到張縣令拍案說起了鹹鹽,本就忐忑不已的兩人頓時就覺雙腿一軟,天爺爺呀,果然是縣令老爺聽見了,還發了這麼大的火兒。這下子……
站起來之後,張縣令就再也坐不住了,兩隻手背在身後就在屋裡繞起了***,邊繞圈兒心思邊順著鹹鹽這個由頭往下想去。
張縣令雖沒說話。唐成卻知道他在想些什麼,若說朝廷對那些物資控制最嚴的話,這裡面一定少不了的就是鹹鹽,而且絕對能排到前三位。鹹鹽不僅關係到國計民生,更是朝廷稅賦最重要的來源之一。
跟後世裡鹽價極便宜不同。時下地鹽價可一點都不低。雖然朝廷取鹽的成本價不過每鬥十文左右,但經榷場賣出來時。一斗鹽的加價高達百文,山南東道並不產鹽,所有的鹹鹽都需要從外地運進來,本道山大難走。所以運輸成本奇高,原本在江南東西兩道賣價一百一十文左右地鹹鹽運進金州鄖溪縣後,每鬥差不多還得再加價二十多文的腳力錢。所以對於鄖溪縣下轄的莊戶人家們而言,日常開支中非常大的一項就是鹹鹽錢,對此在村裡住了大半年的唐成深有體會。
時下地鄖溪百姓並不像後世人家一樣買鹽時會刻意多買一些儲存,其原因除了因鹹鹽價高,莊戶百姓們來錢的路子少,一次根本買不起太多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地原因就在於鄖溪是一個典型的山城,山大水多因此潮氣就大,鹹鹽一次買的太多後容易鏽結。如此不僅影響味道。平時使起來費的也就更多。
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看著一頓只是多費一點,但年深日久地累積下來之後可就不得了。
因著以上的這些原因,鄖溪縣人素來就沒有多買鹹鹽的習慣,這二龍寨上地山匪們想必也不會例外。
那平頭峰上固然能開荒種地自己產糧,但滿山南東道都不產鹽,二龍寨上總不可能平地裡長出鹽巴來吧?人不吃油或許還行,但要是缺了鹹鹽,可不僅僅是飯菜沒味道的問題了,體內含鈉量缺乏的直接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