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1/4 頁)
不等唐成回答,嚴老夫子已接續道:“流多少汗,吃多少飯;下多少種,收多少苗!你這無意之間的俚語也正是你能有今日的根源”,言至此處時,嚴老夫子站起了身子,“天資不可恃,所謂的聰明也不可恃,失了這份踏踏實實地勤力,縱然竄起再快,也必將如空中樓閣,終有倒塌的一日”。
前些日子還沒回來時,唐成就隱隱覺得自從到了道城之後他就有些不對,但卻沒想明白究竟不對在那裡,此時在嚴老夫子這間簡陋之極的書房裡,恍然之間竟然有了明悟。
“這是你當日前往道城時落下的東西”,從書架前轉身走回的嚴老夫子拿著的是一柄木戒尺,他當日送給唐成的木戒尺,“你既然沒帶,我便又拿了回來”。
見到這柄戒尺,聽到嚴老夫子的話,直讓唐成汗顏無地,真混哪,怎麼就把這件嚴老夫子送他自戒的東西給忘了。
默默的,嚴老夫子沒說什麼,唐成已自覺地伸開手去。
“啪”地一聲脆響,戒尺重重打在了唐成手上,嚴老夫子僅有四個字的訓誡隨著戒尺一起落下,“戒驕戒躁”。
“戒驕戒躁”,短短地四個字如重鼓一樣敲響在唐成心頭,這一刻,他終於明白在道城裡到底是什麼不對了。
自驕,浮躁!他在道城裡獲得的這一切,從聲名到改進士科並得到科舉的機會,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靠那些詩得來的。但是,這些詩沒有一首是他自己作的。作為一個穿越者,為了追尋理想,唐成並不後悔曾經借用了這些詩。此刻讓他反思的是他對待這些借詩背後東西時的心態。
借詩雖不後悔,但絕不意味著就可以對由此帶來的名聲和讚譽沾沾自喜,偷的始終是偷的,這件事情雖然自己並不覺得可恥,但也絕不會光榮到因此而洋洋自得。
假作真時真亦假,世事雖然如此,但如果自己對自己也是如此的話,不該有的自驕與浮躁也就在所難免,而當這個積習越來越重的時候,一個迷失自我的人最終必將遭遇失敗。
防微杜漸,在唐成將要踏上開始長安的行程之前,這一戒尺不啻於醍醐灌頂!
三日後,唐成心情複雜的告別家人後離開了金州。
十日後,安頓好道城諸事的唐成正式啟程前往長安。
至此,在穿越來唐兩年之後,唐成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離開山南東道,而這也必將成為他人生新階段的開始。
第三卷完
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乍起
金榜高懸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侶,江海回思耕釣人。
九萬摶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風塵。
昇平時節逢公道,不覺龍門是險津。
孟浩然及張相文均未獲得今年的鄉貢生資格,而唐成又回家耽擱了一些時日,未能與道學中其他應科士子結伴而行,是以此次前往長安應考時,他就只能孤身就道。
唐成辭別道城外十里長亭時,時令已是深秋時節。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雁辭歸燕南翔!天時已冷,大雁南飛,便是在這蕭蕭秋風之中,只帶有來福一個隨從的唐成狂鞭催馬,飛身北上。
出山南東道道城西行,至山南西道梁州後折西轉北,此後徑直沿官道向北而行,這一路遇店打尖,逢黑便宿,歷經半月時光,終於踏馬帝都門戶新豐縣,距離黃金之城長安只有一箭之遙。
這一夜,唐成就著客棧中燙的熱熱的滾酒好生吃了一頓茶飯,又紮紮實實泡了個熱水澡褪盡僕僕風塵後便早早睡下了。
一夜好睡,唐成第二天早上起來時但覺神氣完足,吃過早飯後便與來福策馬直出新豐縣。
出城不久,唐成隱約可見前方一帶碧水之上有一木質闊橋,橋側水湄又有無數依依楊柳,只是那柳枝都是極短,在橋的那一端更置有十里長亭,正有許多人或煮茶、或溫酒的聚做一團。
長安城南負秦嶺;北面渭水;西瀕灃、皂二水;東靠產、灞兩河,河上有橋可過。
“灞橋”,看到橋的第一刻,端坐馬上的唐成已忍不住口中輕吐出這兩個字來。說來此橋是他第一次初見,但早在千年之後,卻已是早聞其名。
要說唐朝最有名的橋,大概就是眼前這座位於長安城外十里處地灞橋了,遠看此橋並無出奇處,但它實也是長安一大勝境,歷來有官宦外放,商旅遠行大都是由此地送行的,所以在這橋邊。凡一年三百六十日,幾乎總是如眼前般人頭湧湧。
又因此橋之側。多有詩人曾於此間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