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不論小loli還是小艾薇,其實都是聰明過人的,用前世爛俗的形容詞來說就是“蘭心蕙質”,聽得方天讓她們把這些石雕按次序排,只略一想了下,就知道方天是要她們按什麼來排。
於是就排了。
兩人的意見差不多是一致的,只中間略有小爭執。
片刻後,十二個石雕排成一排,擺放在方天面前。方天看著,笑了笑,然後當然是對兩人丫頭點頭嘉許。
不過內心中方天還是微微搖頭。
其中有一對,排錯了。
不過關吶!
不是她們不過關,是他不過關。
還需要細細鑽研一番,以獲得一次大的突破。他現在的雕刻水平,只能說初步達成要求。(未完待續。。)
第二卷 安居樂業 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靜
人生識字憂患始。
這是大文豪蘇東坡說的話,華夏曆史上其他不少名人也發出過類似的感嘆。
不過在方天看來,這種感嘆,其實類似於吃飽喝足後的呻吟,“哎呀,今天吃撐著了!”又或者一位權貴偶爾地漫步於小鎮鄉間,“唉,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勾心鬥角,多麼令人羨慕的平靜生活啊!”
真羨慕你就換麼。
那到底換不換呢?——
腦殘才換!
也因此,所謂“人生識字憂患始”,究其本質,不過是茶餘飯後的些微感慨,其真正代表的,還是“人生識字大道始。”
這裡的大道不是指虛無縹緲的什麼東西,而就是實實在在的人生道路。
識字。
識的是什麼?
識人識我,識天識地。
多一份認識,便多一份選擇。多一份選擇,便多一份自由。
這是大話題了。而對於初學者來說,怎麼學識字還是有一層講究的,就如前世華夏有一段時間蒙學是從《三字經》開始一樣,《三字經》一開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如果稍加分析一下的話,其實差不多人人都能夠看得出來,這裡面蘊含著道德和教育引導。
後來的小學課本,其實也是這般。
不過這種引導效果究竟有多大,就不好說了。就如方天剛開始的時候是被家裡老頭子用中醫方劑什麼的教識字一樣,後來他對於醫學卻並沒有太多的興趣。不論中醫還是西醫。
但這種引導思路,是對頭的。
而當初方天教小艾薇識字,也是用的同樣的思路。
現在麼。當然還是如此。
小艾薇認真看著拿在手裡的“安靜”兩個字,這也是方天今天要給她講解的兩個字。
為什麼從這兩個字開始?
其實並沒有太多的講究,真要說的話,一是隨意,二是小艾薇身上很有一種安靜的氣質,這兩個字,與她的契合度相對來說會比較大。稍一講解。她便會印象深刻,或有所觸動。
相反,如果他講什麼“狂暴”啊。又或者一點調都不著的“宇宙動力”啊什麼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意識中稍一醞釀,方天開始:
“丫頭,聽說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者有一天對他的老師說:‘老師。我的心不安,請你幫我安安這心。’那老師聽了這話,並沒有對他說你有什麼事不安呢,說來聽聽,而是直接說道:‘把你的心拿來,我給你安。’”
“心當然拿不出來,拿出來人就死了嘛。”
“不過卻可以在心裡,自己擺給自己看。看有沒有什麼事,是讓自己不安的。”
說著這話。下一刻,兩人已是身移影換,從小樓中來到了一條小溪邊。小艾薇自無半點驚異,被哥哥這般帶著移動不是一次兩次了,早已習慣得如吃飯喝水一般尋常。
方天從小溪中攝出一條魚來,懸在半空。
緊接著,那條魚就用力地蹦躂起來。
方天並沒有控制它,卻只是讓它回不到小溪中。
如是,數息。
當那小魚從蹦躂到死命蹦躂再到已是有點無力的時候,方天才鬆開禁制,讓其自由迴歸小溪,在入水的瞬間,精力盡展,快速遁走,“丫頭,看到了沒有,剛才它為什麼掙扎?”
這個問題很簡單,別說如今的“神女”艾薇了,就是小琪琪都能答得出來。
但小艾薇還是安靜思索了一會。
方天微微點頭,卻也並沒要她回答,而是接著道:“因為離開水,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