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2/4 頁)
子心切的他們反而勸說程閔等人棄下他們,趕緊逃命要緊。
這時,慕容重躬身對正德道:“皇上,這下您便完全相信了吧?這些人分明是畏罪潛逃。所謂證據確鑿,不容抵賴。臣懇求皇上下令,將程閔一等反賊全部就地正法。”
程閔等人聽完慕容重所說,暗暗後悔。此等奸狡之人早已料到有人前來劫獄,便故作鬆懈,輕易讓上官飛雲等人把程閔救出。然後在地牢外面佈下天羅地網,更讓正德親臨親見。如此一來,自己被皇上逮個正著,那樣百口莫辯,罪名再也無法洗脫。這招棋走得實在是高,兵不刃血便讓奸計得逞。
正德嘆息一聲,道:“程閔,你數次於危難中救了朕。朕也視你為信任之人。起初慕容太傅說你是反賊,行刺朕,還奪走朕的財寶,朕是不相信的。但此刻親眼見你越獄,若不是心中有鬼,豈有此舉?朕真是太失望了。你還有什麼話要說的嗎?”
程閔道:“草民急於面聖才逃出牢獄的。請皇上容許草民為己辯解。”
慕容重卻急著道:“皇上,與這些反賊還有什麼可說的?速速殺之才能以儆效尤。”
曾軒也道:“皇上,程閔所謂的辯解實則在拖延時間,乃緩兵之計。他的武功如何?您必定見過。若他伺機發難,怕在場的人,無人能敵呀。”
正德想起當日程閔大破吐蕃軍時的勇猛情形,不禁倒吸一口冷氣。
李鳳察顏觀色,深知正德隨時會下令除殺程閔等人。於是她道:“皇上,念在程閔護駕有功,應該給他一個機會。眼見不一定為實,單憑一方之言便妄斷決定。萬一錯殺,可有損皇上英名呀。”
作者題外話:北宋初年,伴君星樂易誤將魔奕珠吞下。而魔尊翼衡之源正藏於魔奕珠內。翼衡藉助伴君星的仙體,生根萌芽,欲重生。如此一來,使得樂易亦正亦邪,半人半魔。
詳情盡在《御魔》
第五十一回:欲加之罪,何患無詞4
正德本是貪圖李鳳的美色,覺得她清新脫俗,才執意留在龍鳳樓,甘心當被人使喚的下人。但相處之下,他發現李鳳絕非一般的山野村姑。此女不僅心地善良,而且知書識禮,更難得的是她無慾無求。正德曾多次要冊封她為貴妃,但李鳳婉言拒絕。她自言命賤不敢奢求,安心在正德身邊便已知足,有時候還規勸正德多謀政事,多為百姓做事,做個一代明君。
正德自嘆幸運,認為李鳳乃仙子下凡,非後宮佳麗所能比及,因此對她寵愛有加,言出必聽。
這會聽完李鳳所說,他想也不想便點頭答應,道:“好,程閔,朕便給你一個辯解的機會。”
程閔見形勢危急,不能廢話,單刀直入道:“皇上,在回京途中行刺你,劫走寶藏的人並非是我,而是慕容重。他把那無數財富藏在慕容山莊後的疊雲谷中。因被我發現,他才狗急跳牆,反咬我一口。”
正德顯得不耐煩,道:“又來了。朕在三歲時,便有太傅日日伴隨,傳教聖賢書,乃至處世為人之道。既是忠臣又是良友。你說太傅竟然對朕下毒手,朕是不會相信的。”
烏蘭一直不爭辯而是察看形勢。覺得以她,師姐,上官飛雲及程閔,要全身而退不是難事。但程百萬夫婦不懂武功,丐幫弟子武功不高,若強硬衝出去,必有人傷亡。這是程閔不能答應的。
正德剛愎自用,武斷對事,縱使把事實擺在他眼前,也鐵口不信慕容重行刺一事。與其徒勞的耗下去不如想個妙計脫身。她環視一週,目光最後停留在李鳳身上,想:正德對她十分寵愛,若把她當作人質,準保正德不會輕舉妄動,能保大夥全身而退。
主意一定卻隨即犯難。原因是李鳳身邊有多名侍衛,若不能一招將她擒住,必會引得正德下令殺戮。這該怎麼辦才好?
忽然,她發現李鳳也在看著自己。又想:此女有情有義,曾在暗中相助我們。此刻在危急關頭,理應也會助我們一臂之力的。不如試探一下。於是乎,她便往李鳳旁邊空曠之地看去。意思是讓李鳳站得離身後的護衛遠一點。
李鳳愣了一下,又見烏蘭目光著急,重複剛才動作,忽然明白對方欲要自己作人質,只是礙於身後侍衛,不敢貿然出手。她把心一橫,只要能讓程大哥等人安然脫身,賠上我性命又如何?她對著烏蘭微微點了點頭,再趁人不備,慢慢移動腳步,擺脫侍衛。
烏蘭抓準時機,突然躍起,瞬間便到李鳳身前,用匕首抵住李鳳喉底。
如此突變引起一陣騷亂。一下子,所有的矛頭,箭頭全都對準烏蘭。
正德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