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部分(第3/4 頁)
使是最亮的珍珠也無法照亮周圍的空間,一點也不行,黑暗仍然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
珍珠裡的人形都是左流英送進來的道士,裡面有沈昊、甘知味這樣的熟人,慕行秋沒有內丹,自然也就不能施展任何法術,唯有目光越來越具穿透力,其它珍珠裡的人形在他眼裡逐漸清晰的時候,距離也就變短了,最後甚至如在身前,但兩顆珍珠永遠也不能融合,哪怕只有一寸距離,也要保持各自的獨立。
第一個被“拉”過來的就是沈昊,他的珍珠比大多數人的都要亮一些,但是與慕行秋的相比,只屬於中等。
慕行秋想將沈昊喚醒,想跟他說話,卻沒有辦法將資訊傳遞出去,只能默默等待他醒來,在這個過程中,他將更多珍珠“拉”到近前,在一顆十分暗淡的珍珠裡,他看到了一位清醒者。
召山道士孟詡向來中規中矩,從不惹事生非,也沒有稀奇古怪的念頭,只因為在戰場上被魔種侵襲過一次,從此踏上坎坷的路途,每一步都不順,為了迴歸道統她願意付出一切代價,甚至背叛魔侵道士的拯救者慕行秋。
昆沌召回全體道士的時候,她終於如願以償,重獲一枚純正的吞煙內丹,可是隻因為多說了一句“修行停滯”,她就被送進了拔魔洞,又莫名其妙地來到這個不知所謂的荒涼之地。
她在珍珠裡掩面哭泣,嘴裡說著什麼。
如果還有別的選擇,慕行秋絕不會與孟詡交談,可其它珍珠裡的人都在存想,慕行秋只好對她說話。
兩人互相聽不到,孟詡一度停止哭泣,抬頭張望,好像感覺到了什麼,可她的存想太弱,目光甚至不能達到本身珍珠的邊界,更不用說看到其它珍珠,在她眼裡,周圍漆黑一片,只有極微弱的光在閃耀,隨時都有可能熄滅。
慕行秋放棄了,也像其他人一樣閉目存想,再睜眼時,所有珍珠都已“回到”原位,只要他願意,還是能用目光將它們“拉”到近前,但他現在修行的是耳力,他不只要看到,還要聽到。
珍珠裡跟無聲之地一樣寂靜,唯有時刻不停的存想,才能保證不被逼瘋。慕行秋沒有計數自己存想了多少次,只知道耳中慢慢有了聲音,像是從極遙遠之處傳來的濤聲,慢慢接近,又變得有如雨打荷葉。
在一無所有的珍珠裡,存想極易成癮,一旦開始就很難停下,慕行秋恢復耳力之後,轉而修煉嗅覺與發聲,總而言之,他重新經歷了“洞開七竅”的過程,只是這回專門煉魂,而不是煉體。
慕行秋能聽到自己發出的聲音了,經常自言自語,直到發現這個習慣很像異史君,他才停止。這不奇怪,與道統相比,眾魂之妖的修行法門十分獨特,芳芳從中借鑑了許多。
慕行秋不想變成第二個異史君,於是他又生出那個念頭,希望能與其他人交流。
憑他現在的魂覺能力,只需稍加註意,周圍的珍珠個個如在身前,因此他很快就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些珍珠消失了。
珍珠原有七百多顆,現在只剩下五百四十多顆,一些變得更亮,一些退向暗淡,還有一些乾脆消失了,孟詡的珍珠就是消失者之一。
明亮的珍珠裡,人形仍在存想不輟,變暗的珍珠裡,人形大都已經醒來,或悲或懼或疑或怒,極少有人保持平靜。
慕行秋“拉”近一顆正在變暗的珍珠,裡面的人也跟孟詡一樣曾是魔侵道士,此時也跟孟詡一樣悲傷不已,嘴裡嘀咕著什麼,這聲音他本人只能在腦海中聽到,慕行秋卻能收入耳中。
“我剛剛回歸道統,還沒有完全恢復狀態,修行停滯一會難道不正常嗎?為什麼要將我關進拔魔洞?我什麼也沒做,道統就是我的家……”
慕行秋想告訴他自己看到的全新世界,可那名道士現在的狀態就跟聾子一樣,無論對方喊出多大的聲音,他都聽不到。
慕行秋又“拉”過來另一顆珍珠,這顆珍珠很亮,裡面的人形剛剛醒來。
鴻山道士甘知味其實不太想回歸道統,他更願意當豢獸師,但是經不住哥哥甘知泉的勸說,無奈放棄火麻雀,結果剛回道統不久就被關進拔魔洞。
“左流英!”甘知味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在腦海中迴盪的全是憤怒,“我不服!”
突然他閉上嘴,向珍珠外面遙望,似乎看到了什麼,目光中盡是困惑。
慕行秋聲如雷鳴,甘知味還是一個字也聽不見,臉上的怒容卻慢慢減弱,他又進入存想狀態,阻止了珍珠的暗淡趨勢。
沈昊的珍珠是慕行秋之外最亮的一顆,他一直在存想,好像從來沒有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